保护地名刻不容缓:留住城市记忆,留住历史文化

22.01.2015  15:43

  保护老地名刻不容缓:留住城市记忆,留住历史文化

  中国江苏网1月22日讯 我们儿时穿过的每条小巷,走过的每条小路,爬过的每座古桥,都曾给我们留下无数的欢笑与美好的回忆。然而,随着我市小城镇建设的快速推进,一个个新地名层出不穷;同时,也有一些老地名逐渐消失在了公众的视野,其黯然远去的“背影”,是乡愁的淡化,是历史的断裂,更是文化的失落。

  所幸的是,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作为地名主管部门的市、区民政部门,特别是武进民政局早就意识到这些老地名的历史文化价值,并始终在研究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老地名;常州市地名文化委员会、前黄镇运村社区南杨桥古文化研究会等不少社会组织也在积极行动,做好老地名的搜集整理工作,掀起了保护老地名的热潮。

图为青果巷民居

   每个老地名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自季札被封延陵算起,常州的第一个地名“延陵”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而从公元589年设立常州以来,“常州”这一地名距今也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悠久的历史,美丽的传说,有趣的地名,为这座古老厚重而又生机勃发的城市增添了无数耀眼的光芒。青果巷、拦马河、摇头岸、望郎桥、青龙桥……这些特色鲜明、形神兼备、耳熟能详的地名正一次次地被人们“唤起”。地名,俨然是这座城市的活化石。

  武进区民政局地名办工作人员蒋立群告诉记者,该区地名文化资源丰富,每一个老地名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阖闾城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据史料记载,2500多年前,吴国国君阖闾曾命大将伍子胥建造都城,名‘阖闾城’。但紧随而来的一场吴越争霸战,却让阖闾命丧黄泉,唯留阖闾城遗址残存至今。2010年4月,武进区政府批复同意设立阖闾城村委;往东紧挨着阖闾城村委的,是无锡市滨湖区胡埭镇阖闾村委。”

  “阖闾城村”是有幸的,它没有随着城市的变迁而消亡,然而一些同样承载着武进珍贵记忆的老地名有的却已烟消云散。如白塔塘桥、南寨桥、兰雪祠等等,有的甚至是近几年消亡的古迹,如和尚塘桥、东洋桥、王嘉大故居……

  面对部分老地名消失的现状,蒋立群介绍说,武进区民政部门早已认识到老地名的重要性,并采取了多种措施保护老地名。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区地名办就编撰了《武进县地名录》,在当时全省七十多部县(市)地名录中,质量是公认的最好的一部。对于那些有着历史文化传统、老百姓又普遍认可的老地名,地名办也尽量进行保护:一是将部分历史文化价值较大的老地名(古迹)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实现法律保护;二是在我区旧城改造中适当使用本地已经消失的老地名,让老地名重新“复活”;三是新城市建设时尽量避开老地名老建筑,避免人为破坏;四是完善定期巡视修缮机制,避免自然损坏;五是依靠民间力量对地名文化进行挖掘弘扬,换起全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