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现象叫“男孩不如女孩” 如何破解“男孩危机”

13.04.2015  11:06

家长呵护过度

对于“男孩危机”这一现象,不少人士认为,这个和如今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重男轻女的家长也为数不少,所以男孩在家都跟眼珠子似的,男孩养得太娇了!”教育专家孙云晓表示,独生子女问题确实是重要原因,娇生惯养使男孩运动量严重不足,肥胖或瘦弱,缺少男孩阳刚气质。

男孩危机” 是中国特有吗?

其实不仅在中国很突出,也是一种国际现象

阳衰阴盛”的现象不仅在中国很突出,也成为一种国际现象。

以教育为例,根据美国教育部的数据,早在2009年美国女性在高等教育中获得大专学位、学士学位、硕士学位甚至是博士学位的人数都超过男性,女性获得了57%的应用科学学士学位和58%的硕士学位。2014年3月,英国大专院校招生服务机构的数据显示,今年英国国内申请大学的学生中,女生比男生多出8万人,而且这一趋势还将继续。

专家介绍说,要改变这种现象,家庭教育要跟得上,不要从小把男孩当女孩养,老爸的榜样力量必不可少。

学校不能缺位,幼儿园不要只有女教师,要从小帮男孩树立性别观念,多给他们勇于担当、独立能力的机会。

社会要形成一种氛围,影视、文艺作品等不能鼓励和炒作男性“女性化”。

当然,在纠正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天真,过速过快皆不可取。

综合中青报 光明日报 人民日报官方微信

现在问题来了

男孩危机”究竟如何破解?

那么,“男孩危机”究竟该如何破解,男孩子究竟该怎么教育呢?专家也提供了一些借鉴。

男孩控制力稍差,多安排活动课程

男孩子前额叶的发展速度比女孩子要慢,表现是规则意识和控制能力都不如女生。一般要到高中,男孩和女孩生理发育的这部分才会‘追齐’,在小学阶段差别则会很明显。”江苏心育名师、南京市家庭教育学会理事杨静平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的小男孩是比较可怜的,因为大多数的小学课程都是静态的课程,不符合小男生好动的特点的。因此很多老师反映男生上课不听讲,其实一堂40分钟的课已经超过他的专注时间了。”杨静平指出,从学校教育角度来说,一方面要增加课堂的丰富性,不断为学生营造新的兴趣点,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增加户外课程。

家长别当传话筒,要当过滤器

据调查,当孩子面对父母给予的压力时,女孩选择“和父母沟通,寻求理解”和“向同学倾诉”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而男孩选择“向父母反抗”和“忍耐”的比例明显高于女孩,这表明男孩较少主动跟父母沟通,因此面对大人提出的要求或给予的压力,要么反抗,产生亲子冲突;要么沉默忍耐,不利于身心健康。

如果孩子在学校受批评,而老师也动不动把家长叫过去批评,这个时候,我希望男孩家长首先要理解自己的孩子,男孩子一旦‘开窍’,还有很多变优秀的机会。”杨静平说。

不能仅用成绩评价孩子

调查结果显示,在学习动机、课外阅读和学业成绩三个学习的核心方面,男孩的情况均比女孩差。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采取“冷静处理”和“耐心询问”的比例,随子女学业水平逐渐降低而降低,而选择“训斥”和“忍不住动手”的比例,则随子女学业水平的降低而升高。

面对成绩较差的子女时,父母常采取消极的教育方式,难免会使用否定、批评的言辞甚至动粗,不给子女解释机会。

杨静平呼吁,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不能过度用学习成绩去评价一个孩子,这对孩子们是非常不公平的。

扬子晚报记者 蔡蕴琦 王璟

滨江新城新增三个新型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候车
昨天,市民刘女士乘坐公交车到市政府西大门时发现,靖江网
北大商学院镇江总裁班“牵手”城南挖掘商机
北大纵横商学院江苏分院镇江总裁班学员日前组团来到我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