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士忙剃头 女儿回娘家 “二月二”你咋过的?

22.03.2015  17:50

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到理发店剃头。刘江瑞剑翔摄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带活猴。”昨天迎来春分节气,巧合的是,正值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俗称“龙抬头”的日子。这一天,理发店格外忙碌,而各家父母都会迎接已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团聚。昨天恰好还是周末,记者采访发现,多数老扬州仍保留这一习俗。

剃龙头

来理发的多为男士和孩子

【老话】

二月初二恰是春分、惊蛰前后,民间传说中,天上主管云雨的龙从沉睡中醒来,故名“龙抬头”。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人们便将此日称为“春龙节”“龙头节”。民俗专家钱传仓称,旧时,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洗澡过年”的说法,用以形容穷苦人家的卫生习惯。从春节前到二月二,时间已过去一个多月,正是需要剃头理发的时候了。此时剃头,谓之“龙头”,也就增强了吉祥如意的意味。有些女孩常选在二月二穿耳孔,家长们常选在二月二送稍大点的小孩入学塾“开蒙”读书,也是同样的道理。

【新说】

市美容美发协会副会长赵兵介绍,二月二对于理发行业非常重要,像天姿、大三等美容美发企业早在一周前就忙着准备了,这对于美发行业也是一年一度红红火火地从头开始,意义重大。

我今天早上7点就来了,是跟顾客约好的,主要是防止之后太忙碌,人家要排队。”四望亭路贾庄二巷的王玉理发室的老板王玉告诉记者,自打她从紫罗兰学徒开始,每年二月二家家理发店都很忙,“很多女士说要在二月二来理发,我都会提前拒绝,跟人家商量换个日子。

王玉介绍,扬州传统风俗中有正月不理发的说法,但是这几乎仅限于小孩或是男士,“女士一般是不忌讳的,而且春节以后,我这里每天都有人来理发,并没有多少忌讳。

随后,记者走访周边几家理发店发现,几乎家家都有人排队,有很多都是大人带小孩来的。

“‘二月二,龙抬头。’剃头的寓意是剃龙头,主要是图个吉利。”家住念四小区的朱大爷告诉记者,他年年二月二都会带孙子来剃头,“我们也是应个节,按过去的说法,其实是因为正月里家里吃得好,孩子比较好哄,剃头会比较顺利。

昨晚8点,记者在望月路看到,不少理发店里还有很多人在排队。“今天店里坐了一屋子的男士和小孩,都是来剪头发的,店里店剪都剪坏了两个。”望月路西头沙宣发型概念工作室的张旭卿告诉记者,“我家平常主要是做女士发型的,每年二月二来的都是男士和小孩,大多数都是女客人的家属。今天的男客人数量至少是平时的3倍。

带女儿

恰逢周末,酒店生意很红火

有人接女儿,有人嫁女儿

【老话】

二月二,家家带女儿。”意指二月二这天,有姑娘出嫁的人家,都要把女儿接回娘家吃吃、玩玩、歇歇。钱传仓称,以前媳妇在婆家的地位一般不高,一年忙到头,没有多少机会回娘家,只有到了二月二,年才是真正过完。所以,有出嫁女的人家二月二这天一定要带女儿回家吃咸货,因为当天如果妇女动针线会伤了龙目,便借机让姑娘歇歇,因为接下来新的一年就要开始忙了。

【新说】

带得家来吹笛子,带不家来哭鼻子。”89岁的吴兴镐老人有三位女儿,虽然不再按迷信说法女儿正月都不回家,但是每年二月二带女儿吃饭这一习惯,至今已经保持几十年了。

昨天中午,吴老特地在四望亭附近一家饭店安排一桌酒席,将三位女儿以及干女儿夫妇都请到一起吃了团圆饭。“二月二,家家带活猴。”至于“活猴”,是老人对活泼可爱的外孙辈的疼爱称呼,而带到女儿的人家自然十分开心。一家吃完饭后,四代人还会同游瘦西湖。

昨天恰逢周末,记者在微信朋友圈里调查发现,除了中老年扬州人之外,不少80、90后已婚年轻女子也都在这一天回到了娘家吃饭。“基本每周都要回娘家看看,今天刚好二月二。”年轻女孩小丁今年刚生下孩子,因为是独生子女,嫁入丈夫家时常会想起父母,因此每周都会带着丈夫儿子回去吃饭。“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嘛!”小丁笑说。

记者留意到,昨天各家酒店生意也很红火,不少市民还选择二月初二嫁女儿,“现在没有那么讲究了,二月初二是个双日子,反正以后二月二都要回娘家,也是孩子们的结婚纪念日,两不误。”忙着嫁女儿的于女士笑着表示。

【还有一说】

二月二包饺子寓意“万万顺

除了剃龙头、带女儿之外,二月二这天,有的人家还要包饺子。出嫁了的女儿回到娘家,与娘家人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充满了亲情。

昨天,家住何园社区的老马,一早就去买回了饺皮做好了馅心,等待女儿一家回来。为什么要包饺子呢?据民俗专家介绍,因为扬州地处江淮,居南北之中,兼有北方吃饺子的风俗和南方吃汤圆的习惯;加上元宵节刚过,汤圆刚刚吃过,所以二月二就换花样包饺子了。再就形状而言,扬州人喊饺子为“弯弯顺”,谐音“万万顺”,寓意大吉大利。

通讯员 姚翠红

记者 栾佳丽 屠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