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制片业三问怎么解

09.03.2016  14:43

  最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接连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对电视剧、网剧实行统一审核标准,对真人秀节目进一步规范,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业内人士表示,希望在政策引导下,规范市场,期待创作出更多有品质、有质量的电视剧。

  真人秀、网剧冲击电视剧

  在“一剧两星”政策的调控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日前在2015年全国电视剧行业年会上透露,36个上星频道晚间黄金档总共播出电视剧672部(次),2万多集,较2014年数量减少四分之一。

  事实上,电视剧过去在电视台是一枝独秀、一家独大,但今非昔比,尤其在2015年,真人秀节目和网剧抢了电视剧不少风头,真人秀节目甚至大有取代电视剧的阵势。这让相当多的电视剧制作公司感到茫然:电视剧不能拍的,网剧却能拍能播;电视剧收视率能超过2%的已是极个别的超级大剧,真人秀节目收视率奇高,广告源源不断,广告商变得谨慎,电视台购剧也更加谨慎。近一两年,很多电视剧制作公司处于观望中,不知道该拍什么、怎么拍、卖给谁。

  福州一家钢铁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前年投拍了香港导演的一部电视剧,花了3000多万元,但一直找不到买家,这次到年会上就是为了看看形势、找找“方向”。

  据电视剧司统计,2015年首播新剧和独播新剧的数量更多,“一剧一星”的播出方式被更多电视台采纳。2015年播出新剧250部,占60%;2014年播出新剧的数量是270部,占48%;2015年独播新剧166部,占首轮剧的64%。从整体看,2015年卫视消化能力在降低,但是新剧消化能力增加,购剧市场门槛提升,制播双方的风险意识加强。

  就在电视制片业深感迷茫的时候,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司长罗建辉在2015年全国电视剧行业年会上表示,总局将加强网剧监管,加强网剧全流程管理,在维持自审自播的模式下,审核标准要和电视剧一样,电视不能播的,网络也不能播。

  对此,电视制片委员会会长张明智向记者表示,希望从政策上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电视台不能丢掉自己的特性,去跟视频网站比拼,也不能把黄金时段都去砸真人秀节目。大家要规避风险,就应该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制作电视剧,在导向和质量上下功夫,打擦边球的、低俗的东西,肯定会被遏制。

  电视制片委员会副会长潘洪业也表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宣传往哪个方向走,如果电视台老弄颜值高、IP值高的节目,那把国家电视台办成什么了?谁还去做那些严肃的、有正能量的、传递正确价值观的电视节目?将来网络跟电视台不是竞争关系,是融合的关系,是互相补充。”

  片酬如何回归理性

  明星上真人秀节目,一开始都是按一季节目付片酬,真人秀节目大火以后,明星片酬是按集计算,搞得有些明星不去演戏,整天在真人秀节目里过瘾。记者了解到,现如今炙手可热的明星,片酬以小时计价,一小时高达200万元。

  电视剧请明星大腕来演,一部戏投资的一半、甚至一多半都被明星拿去了,剩下不多的钱既要应付拍摄、制作,还要支付其他人的片酬。对于一般的制片公司,要想制作好一部电视剧,困难重重。

  “演员的片酬实际上已经使得制片企业入不敷出。”张明智说,电视台购片时,要求必须有大咖,如果没有大咖,看都不想看,而随着这种现象回归理性,将来电视台也要回归理性。“希望电视台不要总是注重电视剧里有没有大咖,而应该注重电视剧的质量和品质,注重观众审美情趣的引导,如果电视台这么做的话,这些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同时,我们要培养更多的演员,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好几个剧组同时抢一个演员。”

  现实是,大家抢演员,是因为电视台、投资方、发行方都点名要这个演员。一说某剧有某个小鲜肉,网络视频两三百万元一集都敢给,这势必对电视台形成威胁,电视台也只能跟着砸钱。

  潘洪业表示,事实上,花两三百万元买剧,无论对网络视频还是对电视台而言,都是收不回成本的。“今年砸钱,明年砸钱,有多少钱能砸进去?如果永远有赤字,哪怕你是上市公司,股民也会抛弃你的。”

  北京卫视总监徐滔对此也非常认同,她说:“我们的初心是什么?是在自己创作的过程中不耍小聪明,不做稍纵即逝的烟花,我们电视台要做信誉坚守的百年老店,不屑于做一个快餐文化的快消者,我们要坚持做电视文化和电视剧文化的守门人。”

  拖欠顽疾如何除

  记者了解到,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在3年前给其会员单位下发了申报拖欠片款的通知,当时报上来28家,最多的欠款是2000多万元,最少的也有几十万元。但要跟上报的公司落实授权、跟相关法务部签订合同、要求他们提供所有凭据凭证的时候,28家公司就变成了5家。最终经法律维权,这5家公司已全部收回欠款。

  对此潘洪业分析,那23家公司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估计是有所顾虑,怕电视台以后不买他们的电视剧。但实际上,要回欠款的那5家公司后来跟电视台的合作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电视制片委员会还在2015年9月8日和10月15日两次对会员单位关于电视台拖欠购片款进行调查征集,汇总上来要求维权的公司共有32家,但要进一步落实授权及提供相关凭证的时候,却只剩下2家了。

  潘洪业表示:“我希望大家该维权的时候,必须要维权,否则,制片公司难以为继。”

  张明智也表示,针对各会员单位最新追索节目款的法律服务需求,相关法务部配以精干的律师团队,为各会员单位提供更加优质的法律服务和相对应的解决方案,积极配合维护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一些会员单位虽然对拖欠购片款深恶痛绝,却忍气吞声甚至放弃追索讨债的权益。“如果制片方8000万元拍出的一部剧,5000万元都收不回来,赔本了,将来肯定不拍了。”

  “我们希望一些会员单位消除顾虑,相信组织的力量。”张明智说,“作为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责:一是自律,二是维权,为会员单位主张正当的权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进一步做好维权工作,并坚信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李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