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吃人”事件后患上“电梯恐惧症”

29.07.2015  02:01

  这几天,“电梯吃人”事件引起了社会的热议,在商场乘坐手扶梯尽然会被“”,那以后还怎敢乘坐扶梯呢?电梯事件后又将引起“电梯恐惧症”,各种防止被电梯卷入的奇特姿势出现在网络上,网友整个都不好了吗?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教授介绍说,“电梯恐惧症”一般是在直梯的窄小空间中产生的恐惧症。而这次电梯吃人事件后,人们的恐慌行为,这其实是一种轻微的焦虑症状,随着事件的淡出,症状就会减轻,但影响到生活时就要注意了。

  微博吐槽:上电梯后有了后遗症

  手扶梯这一日常生活中经常乘坐的工具,没想到竟成为“杀人工具”,“吞人”不眨眼,让网友心中也产生了恐惧情绪。在网友在微博上说道,“今天看见几个人电梯的时候,行至最后一个台阶都会加大步伐跨过挡板,想必都是受‘吃人电梯’事故的影响而产生的后遗症吧!

  网络上也呈现出各种乘坐电梯的“正确”姿势,整个人横躺在电梯手扶栏杆上,拿个伞试探挡板是否结实后再上电梯,双手和双脚都放在手扶栏杆上……大家用实际行动纷纷表示对电梯安全的质疑。

  现实上演:每天上下班爬18楼

  袁勇贵主任介绍说,由于手扶梯产生恐惧遇到的不是很多,但是对于直梯有恐慌情绪确实大有人在,对于幽闭恐惧症的患者,对于直梯一般都是敬而远之的。曾经有一位患者,由于在几年前,曾经被关在电梯里几分钟,至此之后,就再也不敢坐电梯了。每次坐电梯,如果是一个人坐电梯就会觉得如果自己再被关在电梯里,没有人救她怎么办;如果是很多人乘坐电梯,又会觉得胸闷气短喘不过气来。已经有焦虑症的倾向。最后,经过暴露治疗,就是在专业心理治疗师的陪同下,先从乘坐一层电梯开始慢慢的开始增加,越是害怕坐电梯就越主动接触电梯。袁主任指出,病人产生这种心理反应,其实跟本身孤独内向的个性有一定的关系。

  专家分析:只是焦虑症状

  袁勇贵主任介绍道,虽然“电梯吃人”事件本身有种紧张恐惧的氛围,但是经过媒体高强度的反复渲染,让公众内心会产生一种“电锯惊魂”的恐怖色彩,再加上网络上你一言他一语的评论,以一种反复的心理暗示的形式,让事件的影响扩大化。网友出现各种“防止”惨剧发生的“正确”乘坐电梯的行动,有些人也能走安全通道,也不乘坐手扶梯,这些成为一种焦虑症状,并不是焦虑症。只有连续发生6个月以上,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才是焦虑症。

  专家提醒:调整呼吸,自我放松

  袁勇贵主任指出,最近的公共安全事件,容易诱发公众广泛性焦虑,这些影响对绝大部分人来说会逐渐消失,但是小部分情绪敏感、心理耐受力比较弱的人,就可能产生焦虑。但是这些恐慌、焦虑主要是一过性的,一般不会长时间的存在的,这主要是由于个人的认知造成的。随着事件的淡出,恐慌也就会慢慢消息。需要指出的,一般情况下电梯还是比较安全的,“电梯吃人”事件的发生几率还是很小的,不需要过度的恐惧。

  专家称,当产生焦虑症状的时候,首先要认识产生焦虑的来源,进而自我缓解,寻求自我放松的方法,通过调整呼吸,让自己安定下来。当出现一定情况对生活造成影响时,这就需要到医院看心理科医生,进行系统的治疗。

  (刘敏)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