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电影暑期档三国产片掀吸金狂潮

25.08.2015  19:29

              今年电影暑期档热闹非凡,《捉妖记》《大圣归来》《煎饼侠》三驾国产马车开足马力,掀起吸金狂潮,将一众票房纪录斩于马下。有人评价《大圣归来》,“这么多年来,终于有一部国产动画能值回票价了”。

  话虽苛刻,却也是国产动画片资深影迷的专业吐槽。看这三部影片,不少人的评价是,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但大都会承认:诚意之作。不是“山寨工厂”的粗制滥造,不是明星堆砌、噱头乱飞的圈钱游戏,感觉真的是一群年轻人在用心做一种叫电影的东西。

  8年筹备,4年制作。《大圣归来》的制作周期之长,令媒体广泛聚焦;与此同时,一组令人惊艳的手绘图在网络上流传。时间是一个很好的衡量值,时间长了未必出好东西,时间太短则必然难出好活儿。所谓良心之作,必须走心。传说铸剑大师,每有名剑问世,最后一道关键工序是以血喂剑。这毋宁是一种隐喻:世间好物,多以心血铸就。

  如果说“大圣”的成功,源于沉潜和工匠精神。那《捉妖记》的成功则是提示我们专业能力的重要性。电影是一个综合体,既可以定义为工业、商业,也是一种艺术门类。但不管哪种属性,专业能力必不可少。故事演进的节奏,画面制作水准,情感逻辑演变,乃至后期的宣传推广、口碑营造,无一不需要专业运作。所以,我们看到一个并不脱胎于任何文化的故事,凭空而出竟然有石破天惊之效,彰显的都是专业的功力。

  搞怪的《煎饼侠》的成功,主要是对社会心理的体贴入微,用互联网时代的时髦词,就是把准了用户需求。小人物成功的经典桥段,加点励志、加点自嘲再加点恶搞,但又都蜻蜓点水,有点俗又有点高冷,我行我素恰恰贴合年轻人的心理。一场电影看下来,无异于一次心理按摩,透着舒服。

  如此看来,工匠精神、专业能力和用户需求,此为三利器,得一可横行,三者兼具则所向披靡了。不仅电影,有志于实业者,皆不可不察。“互联网+”开了不少风口,但真正能飞起来的,能长久翱翔的,还是那些用心做的“好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