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推拿》回宁首映 娄烨赞原著是"微型清明上河图"

17.11.2014  12:39

  新华报业网讯  上周六,导演娄烨带着柏林电影节“银熊”奖获奖影片《推拿》回到“娘家”南京举行首映,期间还与小说《推拿》作者毕飞宇进行对谈,娄烨赞《推拿》是一幅微型的《清明上河图》,毕飞宇则称该片最接近原著气质。

  小说《推拿》讲述发生在南京一个叫“沙宗琪盲人推拿中心”里一群盲人推拿师的故事。小小的推拿室仿佛一个微型社会,上演着盲人的生活悲喜剧。在毕飞宇的笔下,这是一个没有主人公的群像作品,作者给王大夫、沙复明、小马、都红、小孔等十几个盲人推拿师几乎一样的篇幅,这对于电影改编来说几乎是灾难——没有男女一号,电影怎么拍?

  娄烨却认为这正是原作吸引他的地方。“我一直和毕飞宇说,《推拿》给我的感觉是一幅微型的‘清明上河图’,是特别散的,散点透视的,很平面,但是又有非常飞扬的一面,写得特别漂亮,看完就很心动想拍了。

  娄烨的理解获得毕飞宇的认同,他认为电影版改编最接近原著气质。“因为平等观念是这个小说里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我要求自己从写作的第一步就开始实践这个观点:不能再让小说的盲人分出等级。

  最终文学版的《推拿》被娄烨相对忠实地呈现在电影中,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改变。如影片结尾小马眼睛恢复了视力就与小说完全不同,从而将原作中那种略带灰色的结局变得相对温暖。毕飞宇评价,“这是一个非常高级的改编,改编,你不能把它弄成跟小说一模一样。

  据了解,小说《推拿》自推出后于2008年获得“茅盾文学奖”,并先后改编成电视剧、话剧与观众见面,均取得不俗表现,电影《推拿》于今年3月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后又获得今年台湾金马奖7项提名,本月28日,《推拿》将正式公映。

  本报记者徐宁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