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舆论监督报道守牢生态底线

30.03.2016  11:42

  核心阅读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领域的舆论监督和公众参与,是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事业重要的支撑力量,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背景下,舆论监督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生产力。新闻舆论要大力营造坚守发展和生态底线,在加快发展中始终做到坚持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提供舆论支持。

      舆论监督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支撑力量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领域的舆论监督和公众参与,是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事业重要的支撑力量,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背景下,舆论监督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

      贵州省黔西南州所处的万峰湖是国家重点水电工程天生桥高坝电站建成蓄水后形成的人工湖,迂回环绕在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区)之间,蓄水102亿立方米,水面达816平方公里,烟波浩渺,湖光潋滟。

      2012年7月初,为了有力推动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区)兴义、安龙、隆林、西林、罗平五县(市)联动协作治理污染严重的万峰湖,《黔西南日报》派出记者深入万峰湖库区,对万峰湖被污染的现状、综合整治、生态保护等进行调查采访,并于7月中旬将“关注万峰湖生态”4篇系列报道以头版头条的位置相继刊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是《黔西南日报》创刊以来,以公开报道形式促成热点难点问题解决的一次创新。报道不仅引起多方共同关注,还有力促成三省(区)五县(市)签订了相关治理方案。

      选题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热点

      地市党报要搞好舆论监督需要党委、政府支持,政府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也需要借助党报舆论监督来推动。党报发挥好这个优势,既能确保舆论监督不出偏差,如实反映基层真实情况,又能及时引起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效地解决问题,促进工作。但现实中,如果舆论监督报道没有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功亏一篑。

      《黔西南日报》此次舆论监督报道重点关注的万峰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大峡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珠三角”重要的水源供给地。前些年,万峰湖因过度网箱养渔、非法捕捞、沿湖植被遭破坏等,水域遭到严重破坏,水质恶化,水上安全隐患突出。虽然黔西南州一直高度重视万峰湖生态保护,但由于万峰湖一水连三省(区),涉及滇、桂、黔,缺乏长效联动协作机制,单靠某一地整治收效甚微。

      《黔西南日报》经认真策划后,派出2名资深记者,深入万峰湖沿湖库区的永和、天生桥、南盘江、鲁布革、马蚌等地全程调查采访。着重抓住沿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具有普遍意义、群众关注的热点,精心统筹布局,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做到报道创意新、内容新、形式新,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发展。

      稿件写好后,报社先以内参形式呈送黔西南州委、州政府领导。在得到黔西南州委主要领导批示后,又在《黔西南日报》头版头条图文并茂连续推出。该组系列报道是黔西南州主流媒体首次对一湖连三省(区)的万峰湖的重要性、污染状况、如何加强治理进行集中全面的调查采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黔西南州新闻界对舆论监督类重大报道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

      从事关百姓利益的角度切入

      环境新闻舆论监督报道的选题既要做到党委政府高度关注,更要百姓密切关心,从事关百姓利益的角度出发,努力增强“三贴近”,从而形成良好互动,达到党委政府满意,人民群众高兴,增强报道效果的目的。

      实践证明,凡是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这“三深入”做得好的,新闻报道就能收到“三贴近”的良好效果。“关注万峰湖生态”这组系列报道在策划中,结合新闻规律与宣传规律,确定了“保护好万峰湖,就是保护下游珠三角地区1500万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保障;保护好万峰湖,就是保护好子孙后代的钱袋子”为报道思路,以调查采访的形式,查找污染万峰湖的根源。从解决问题、取得实效角度考虑报道方式与内容,把新闻规律与宣传规律结合起来,实现信息传播功能与宣传功能的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在当前网络发达的时代,如何做好舆情工作,既是党委政府的职责,也是党报记者应尽的义务。一篇报道,特别是舆论监督的报道,稍不注意,不仅没给党委政府当好参谋与助手,反而影响党委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鉴于此,这组系列报道要求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做到点点有记录,事事有录音,句句有证据,用事实说话;要求记者放下思维定式,每到一地,多找不同的人群进行采访,多问为什么,做到报道从“由点到面”向“由点到点”转变;要求记者用事实说话,改过去的“宏观扫描”为“微观点击”,让事件、人物、细节成为报道的主体;要求表现手法注重现场、注重过程、注重细节,让记者成为发现者、呈现者和讲述者,而不要成为说教者。

      回应百姓关切,推动解决民生问题

      这组系列报道以万峰湖治理污染为主线,串起了一个又一个报道点,每个点上的例子实事求是,以理服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特别是系列报道第四篇《联动协作,呼唤长效机制》一文中,列举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马蚌乡鲁维村通过发展趸船带动旅游业,以及云南省昆明市的滇池因水质恶化没有及时治理,后期付出沉重代价的实例,正反典型阐述了破坏环境最终也会失去发展的道理,有力地佐证了建立联动协作治理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这组系列报道用事实生动地阐述了“只要思路对头、路径对头、方法对头,在加快发展中积极主动地保护生态环境,完全能够实现发展与生态、富裕与美丽的双赢”的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这也应是环境新闻舆论监督报道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该组报道不仅受到黔西南州委领导一致好评,还引起了三省(区)五县(市)负责人高度重视。不久前,贵州省的兴义市、安龙县,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西林县和云南省罗平县的公安、渔业、畜牧、海事等部门负责人齐聚兴义,讨论并签订了《万峰湖水域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和《万峰湖水域环境综合整治共同宣言》,舆论监督报道很好地达到了促进问题解决、推动发展的目的。

      (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贵州省黔西南日报社  尤立宪 许新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