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用电增速或降至2% 创十七年来新低

22.09.2015  18:07
  在9月22日举行的2015第五届能源高层对话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志轩表示,近几年全社会用电增速明显放缓,由高速向中高速甚至低速变化,预计2015年将进一步下降到2%左右,这将是1998年的2.8%以来的年度最低水平。             当前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出现众多新问题,诸如电量需求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相比有些过低、电源与电网发展不协调、局部不平衡问题非常严重等。因此,他建议从优化中国能源系统出发,做好“十三五”能源电力发展规划,逐步建设好智能电网,并有效遏制电源盲目建设,此外,逐步建立以低碳发展为统领的电力节能减排新体系。
  电力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中国电力处于短缺状态,“瓶颈制约”是电力发展的世纪烙印,直到2011年形容电力工业状况的年度关键词仍然是“电荒”。但是2012年以来,电力供需则由平衡到总体宽松。用电增速由2011年的11.97%、下降到2012年5.6%、又上升到2013年的7.58%、再下降到2014年的3.8%(增速为1998年的2.8%以来的年度最低水平)。
  “预计2015年将进一步下降到2%左右。这种状态既与经济进入新常态有密切关系,也与电力需求在过去多年的过高速度增长有关。”王志轩解释说。
  电力结构也出现新的变化,第二产业的用电比重不断降低,由2011年的75%,下降到2014年的73.6%,今年1-8月份又同比下降0.7%;第三产业用电量则不断上升,比重由2011年的10.9%,上升到2014年的12.6%,如今年1-8月份同比增长7.5%。
  与此同时,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持续提高。2014年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已经达到33.3%,发电量达到25.6%,创历史记录。截止2015年7月底,并网风电达到1.0653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超过3000万千瓦,而火电发电量连续12个月负增长,不过煤电清洁化水平比以往显著提高。
  此外,能源资源的大范围优化配置能力提高。到2014年底,全国累计建成3交7直10项特高压工程,全国形成了华北、华中、华东、东北、西北、南方、西藏六个同步电网,实现了除台湾以外的全国联网。2014年底,全国跨区送出电量2997亿千瓦时,是2010年(1492亿千瓦时)的2倍多。
  “预计下半年,全国电力消费需求增速有望回升,全年新投产发电装机超过1亿千瓦,到年底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4.7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比重提高至35%左右。”王志轩判断说。
  不容忽视的,由于电力建设的周期较长,在市场需求不足条件下开工建设的电厂投产时碰到了需求下降,新投产的电力项目仍然保持在一年1亿千瓦水平。虽然有可再生能源发电快速增长的因素,但在电力相对富裕地区的煤电“抢先”发展的情况依然存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无序发展问题在局部也非常突出。
  而且,电能在能源系统的中优化作用没有很好发挥。在中国消费近40亿吨原煤中,只有约55%转换为电力,散烧煤比重太高;同时,在一些地方采取用天然气替代燃煤供热电厂的作法在现阶段是一种“逆性”替代。
  虽然当前供需总体平衡,但局部不平衡的问题也非常严重,或过剩或短缺,电力资源未有效利用。如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由2012年的4579下降到2013的4521再下降到2014年4286,今年上半年继续同比下降。
  对此,王志轩认为,要从优化中国能源系统出发,做好“十三五”能源电力发展规划。现阶段,做好煤炭清洁利用、合理利用仍然是中国能源系统优化的中心。用去煤化的思维解决不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煤炭的清洁合理利用重点是解决散煤问题的主要方法,重点是做好转化为热电联产或者电能、燃气替代。散烧煤的优质化是替代过程中过渡措施。
  与此同时,逐步建设好智能电网。在配电网的改造中以智能电网的发展为骨架,为大规模、有效接纳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分布式电源奠定基础,也为能源资源的大范围优化配置奠定基础。并且有效遏制电源盲目建设。包括煤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盲目建设,保持电源与电网建设的协调性,着力解决分割式的电力和能源管理方式,真正做到全国能源管理一盘棋,使能源事业与能源产业相协调。
  “逐步建立以低碳发展为统领的电力节能减排新体系。面向未来,常规污染物控制、能效管理和碳减排之间密切并形成多种矛盾关系,但碳减排将会上升到主要矛盾的方面,以碳减排做统领可以有效解决或者缓解当前在各种指标设定上、管理上、措施上的重叠、交叉甚至矛盾混乱的状态。”  王志轩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