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生,我们还要做您的学生”——记用生命“托起”师德的好老师李俊

03.04.2015  19:56

  中国江苏网4月3日讯(记者 赵苡初)清明节将至,故人总让人们缅怀。在扬州,有一位叫李俊的老师,尽管已经离去两个月,却从未被遗忘。同学们在缅怀的日记里写道:“若有来生,希望能继续做您的学生。”

  1月29日,蒋王中学副校长李俊陪学生到南京参加艺术校考,返扬途中遭遇车祸,在翻车的生死一刹那,李俊紧紧抱住了学生,并在车窗被砸开后将她推了出去,学生毫发无伤,他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近日,记者在蒋王中学,见到了李俊的遗孀、同事与学生。当他们谈到李俊时,最后都哽咽到说不出话来,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月,但每一位的言语间充满了不舍与怀念。大家感怀:李俊,是个好老师、好丈夫、好父亲……是个好人!

  【大家眼里的李老师】

  他就是现实版“拼命三郎”

  李俊今年45岁,正值壮年。在同事们眼中,他不但勤勤恳恳,教学功底也不一般。在同事圈里,大家送了他一个外号——“李研”,因为他是蒋王中学第一位拥有教学学硕士学位的老师。不仅如此,他还曾连续七年,参加高考阅卷。同事罗定回忆,2009年,学校接受省“三星高中”复审,需要报送3年工作的翔实汇报材料。直到材料上报前10天,才决定由他和李俊两人负责材料统筹。“复审终稿材料共涉及5000多个数据,因为白天的教学任务丢不开,所有活都只能下班后连夜赶工。”接下来连续一周,李俊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一两点,终于在规定时间前完成了近100页10万字的上报材料,学校也顺利通过复审。

  “那几天,我天天都看到他眼睛熬得红红的,劝他休息一会儿,他只是笑一笑,工作进度却一点不放慢。”说到这里,罗定说不下去了。

  李俊的努力,为学生换来了更好的成绩。“他是校长助理、办公室主任,也是艺术部主任。刚刚结束的省统考中,他带的学生优秀率达70%,其中两名考生还进入省前100名。”罗定说。

  “他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同事王婷婷依旧记得李俊离去的前一天,和李俊一同在南京送考的十几天里,她见证了李俊和学生间的点滴,她回忆,很多时候,因为用餐座位有限,李俊经常是等学生吃完才吃。一天夜里,有个学生喊喉咙有刺,但晚餐里并没有鱼类,李俊连夜带他辗转两个医院,最后拔出了喉咙里误食的鱼刺。

  学生们参加美术考试,李俊都帮同学拿画具,拎画箱。都说艺术类孩子难管,到这些学生在李俊的引导下,十几天里都比较安分,王婷婷记得,和李俊共进的最后一顿饭,晚上,李俊去水果店给学生们买水果,突然下雨了,李俊把伞赛给了她,自己冒雨前进。“李俊走了以后,我又回到了那家水果店,在门口拍了一张照片,画面中虽然没有李俊,但他永远活在心里。”王婷婷将这张照片永远地保存在了手机里。

  “俊哥哥,我是汪月,如果有来生,我还想做您的学生!希望在天堂的您,没有疼痛一切安好!”去年刚刚毕业的汪月告诉记者,李老师对学生非常好,平易近人,大家因此给他起了一个外号:“俊哥哥”。车祸发生两天后,已在东华理工大学上大一的张捷予赶回母校蒋王中学。在校门口徘徊再三,才婆娑着泪眼走进校园。两个月后的今天,她仍然不能面对李老师离开的现实。张捷予说,李老师对她的帮助,不但是在高中求学的时候,更延伸到她走进大学校园后。“刚到南昌上大学时,李老师依然像在学校一样,常常关心和帮助我。”她回忆道,有一次学校开运动会,她请老师帮忙写入场词,等到深夜一觉睡醒,她从微信看到李俊老师刚刚忙完学校的事,依然不厌其烦地帮她修改稿子。“你总是把每一件事都做得那么好,有时候真想责怪你为什么要让自己那么累,可是再也没了机会……”在《致天堂里的李老师》中,张捷予不无遗憾地写道。

   【妻子眼中的丈夫】

   家庭责任感强的好伴侣

  妻子说,李俊是个责任感非常强的人,无论是对工作,还是对家庭。“他工作很忙、很用心,所以,你要他再把家庭照顾得完美无缺,不可能。”妻子说,孩子在学校有活动,别人都是父母一起陪着,女儿却只有妈妈作伴。虽然女儿经常调侃父亲“爽约”,但心里很理解也支持父亲的工作。“但我不能责备他,他工作那么负责,对这个家已经很努力、做得很好了。”李俊妻子哽咽了。

  李俊的离去,打击最大的是年仅15岁的女儿,曾经的她活泼开朗,如今,她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出门,也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两个月了,她依然不能接受父亲离去的事实。“女儿从小和她父亲就像朋友,在家里,女儿经常直呼其名,李俊也把女儿当小大人,备课的时候也会让女儿一同参加讨论。两个人都爱读书,经常一起阅览图书并展开讨论。”

  李俊去世后,妻子经常去墓前看望他,带着他生前最爱的书籍。妻子发现,无论何时去,都能看到别人来祭奠过的痕迹。一束束鲜花表达着对李俊的哀思。

  两个月前,事故发生后,获救学生全家想来看望李俊妻子,却被婉拒。“我丈夫虽然已经走了,但他肯定希望自己救出的学生能健康地生活下去。获救学生正值高三冲刺,希望他们不要有任何心理上的影响。”

  又到一年清明,妻子打算领着女儿去李俊的墓前看一看,跟李俊说说话。“他人虽走了,但是,人们,都没有忘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