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激情与温情传递理想精神

15.05.2015  13:08

  江苏出品电视剧《于无声处》掀收视热潮——用激情与温情传递理想精神  

  新华报业网讯 由江苏省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宣传部、中天龙文化传媒集团、幸福蓝海集团等单位联合出品的现代国安反间谍题材大剧《于无声处》,正在央视一套和江苏卫视热播,收视率在同期播出的电视剧中名列前茅,掀起了一股国安题材收视热潮,被视为中国版的《国土安全》。

  该剧由高满堂编剧,阎建钢导演,胡军、左小青、赵立新等主演,以上世纪80年代我国核潜艇研发为背景,讲述了一场跨度达30年的国家安全保卫战,细腻诠释了国安人员的坚定信念和情感世界,既有扣人心悬的隐秘战场,也有温馨浪漫的日常生活,两者相得益彰,富有张力与活力,传递了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理想精神。

  收看电视剧《于无声处》,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首先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胡军饰演的国安侦查员马东、左小青饰演的202厂厂花冯书雅、赵立新饰演的工程师陈其乾不夸张、不矫饰,无论是穿着、气质,还是工作、爱好等,都非常符合上世纪80年代的时代特色。马东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最早的一批国安干警,才华洋溢,个性鲜明,既有坚定的信念,又经常不按常理出牌。为了揪出渗透军工厂多年的国际间谍组织,他化身保卫干事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反间谍大战,于无声处将阴谋化为无形;厂花冯书雅,知性、美丽、善良,富有理想与才情,追求幸福生活,追求正义精神;工程师陈其乾,集痴情、真挚、迂腐、软弱等多重性格于一身,既可怜又可悲,既上进又堕落,令人感慨唏嘘。剧中其他人物,如国安处长王禹沉稳机智、侦查员杜哲灵活机敏、间谍齐延志伪善奸诈,一个个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很多观众的想象中,国安人员当然充满了神秘色彩,如美剧《国土安全》中的大英雄一样,是凛然正气与无所不能的化身。不过,《于无声处》却采取了平民化、生活化视角,让胡军从“高大上”走向“接地气”:或年少轻狂,或大大咧咧,只有在探案时才抽丝剥茧、冷静凝重;平时一头时髦卷发、哼着小曲手持玫瑰花,以玩世不恭的形象迷惑敌人,而探案时身着复古海魂衫隐藏床底,与“神秘人”近在咫尺却临危不乱;生活中邋遢随便,甚至与小混混厮混在一起,而探案时却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很显然,这样的国安形象,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显得更加亲切可感,充满了生活气息。

  国安题材是一个敏感领域,很多细节如侦破手段、潜伏方式、行业规则等等,一不小心就容易“触雷”,况且,很多事件就发生在当代乃至当下,稍有不慎就会触及核心机密。《于无声处》把逻辑推理和生活氛围密切结合起来:一方面,侧重描述间谍事件的来龙去脉,埋下一个个悬念,然后一一“解扣”;另一方面,则把这些事件融入普通生活之中,让生活的丰富肌理和紧张的反间谍行为相得益彰。因而,电视剧着力还原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代特色,如朦胧诗、太阳镜、大背头等,人们的精神底色阳光、质朴,大街上、工厂里,充满了建设与发展的理想激情。这样,电视剧就显得更加丰满,富有生机。

  同样是为了给单调的国安情节“着色”,《于无声处》用大量的篇幅描写爱情。最主要的线索,就是马东、陈其乾、冯书雅之间的爱情纠葛。值得称道的是,电视剧并不渲染爱情追逐中的算计、沉沦、欺骗、绝望乃至疯狂,要知道,这些在如今的电视剧中可谓司空见惯,而在《于无声处》这部电视剧中,每个人其实都没有什么错,而是在国家利益和个人情感的权衡之中陷入抉择的困境。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于无声处》克服了很多主旋律影视的不足,并不强化这种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比如说,王禹处长让马东在爱情与工作之间做出选择,并没有用组织的名义强制干预;冯书雅与陈其乾结婚的消息传出后,王禹处长还特地带给马东两瓶酒,让他“借酒浇愁”;而陈其乾与冯书雅结婚后又被害失踪,马东在完成阶段性任务后,又选择脱离国安系统任职202厂,从而与冯书雅结婚。这样,冰冷、残酷的反间谍工作与真诚、温馨的人文情怀统一在一起,非常符合现代价值观。

  另一方面,《于无声处》与《风声》《暗算》《潜伏》等谍战剧相比,并不渲染心机,更不强化阴暗,而是着重突出人物的性格与智慧。从这个方面来说,该剧主创人员具备了相当的现代文化意识。比如说,电视剧理性对待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间谍行为,“只要有国家,就有间谍行为”,而不是简单地用“正义”与“非正义”等进行肤浅的价值判断;马东及其同行与国外间谍机构斗智斗勇,也没有表现出简单的“机智”与“奸诈”、“正气”与“邪恶”的分野。这样,电视剧就更加富有现代理性精神,更加契合国安的本质内涵。

  因而,《于无声处》对国安题材的挖掘,不但具有破冰意义,而且具有创新价值,不但克服了机械单一的缠斗算计,而且尽量消除了教条化与传声筒痕迹。这样,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起来,使激情与温情相互激荡相互融合,传递了一种普遍性、超越性的理想精神。

  本报记者贾梦雨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