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发动机” 点亮江苏大地

25.03.2019  23:40

        “最近大家可能看过电影《流浪地球》,里面有句台词说,‘发动机点亮的是全球三十五亿人活下去的希望’。我想说的是,创新这部‘发动机’,点亮的是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在最近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省委书记娄勤俭以这样的比喻表达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引发省内外关注。

        江苏省有167所高校、750多家独立研发机构、80多万名研发人员、约100名两院院士。江苏的科技成果,有目共睹。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差距和短板。比如,江苏创新“发动机”技术还不够高尖,不少企业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创新“发动机”能力不够强大,缺少“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缺乏集成创新和交叉融合的再创新能力等等。

        如何让创新“发动机”点亮江苏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希望?

        首先,要破除开动“发动机”却不愿踩“油门”的投机行为。不付出高投入就想获得高产出,这是一种投机思维。目前,一些地方、单位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基本还停留在口头上。创新往往过程较长、回报较慢,但若因此不敢或不愿加大投入,很可能就会错失大好发展机遇。因此,要创新就必须大力解放思想,“格局要更大、视野要更宽、系统性要更强”,主动加大财政稳定投入,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统筹省内创新资源,扩大国际创新合作。

        其次,破除开动“发动机”却“加油门而挂空挡”的应付行为。一些地方、单位看上去注重创新,加大对创新的投入,但并不是主动创新,而是被动应付。这种“出工不出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既欺骗了群众,又极易挫伤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再次,要破除重视“发动机”却不重视善待“驾驶员”的短视行为。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是创新“发动机”点亮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推进科技创新,必须加快落实“科技改革‘30条’”,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充分调动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同时,要深化人才评价机制,释放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强化实践能力评价。

        最后,要破除埋头开动“发动机”却不抬头看路的盲目行为。创新的道路上鲜花与荆棘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失败的风险很大。若是不抬头看路、辨认方向,很可能将创新的“火车头”驶入泥淖之中,既浪费人力,又损失钱财。我们要立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紧跟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始终保持科学理性。

        我们相信,只要不懈努力、持续发力,一定能把江苏打造成为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策源之地、产业技术创新的蝶变之地、创新人才集聚的凤栖之地、创新活力奔涌的丰沃之地,创新这部“发动机”必将点亮江苏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前景。(孟亚生)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