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祠秸秆禁烧工作率先进入扫尾阶段

18.11.2014  13:37

记者昨日从生祠镇获悉,该镇秸秆禁烧工作已率先进入扫尾阶段。全镇超6成稻田实现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其余秸秆除农户自留外,全部进入集中收储点或种养殖基地,目前全镇未出现一起焚烧秸秆行为。

 

生祠镇从10月25日起开镰收割。开镰之前,镇政府与各村签订秸秆禁烧和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责任书,各村与农户签订责任书,明确镇干包村、村干包组、组包农户的工作体系,对秸秆禁烧和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任务进行了分解。为了保证65%秸秆全量还田,生祠镇调用周边县市大型农机近百台。

 

生祠镇副镇长刘国银介绍,生祠镇水稻种植面积约6万亩,全镇秸秆禁烧压力较大。为此,在秋收开始之前,生祠镇就组织相关行政村负责人召开秸秆禁烧研讨会,最终明确以秸秆还田、综合利用为主,集中收储为辅的工作思路。全镇18个行政村共享老港村短埭、涨公村鞠家埭等三个秸秆集中收储点,此外大进村蘑菇种植合作社等以秸秆为原料或饲料的种养殖合作社也全面对外收储秸秆。经过近一个月的集中行动,目前全镇秸秆禁烧工作已进入扫尾阶段,各村正组织运输车辆清除撒在田头和路边的零星乱草,消除隐患,确保全镇真正做到不着一把火,不冒一处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