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祠“夫妻铁匠铺”一开就是二十年

28.03.2016  09:32

都说三样老手艺最辛苦:撑船、打铁、磨豆腐。这三样活计既要力气,又要技巧,属于“偷不了懒”的行当,随着时代的发展,靖江众多老一辈打铁人都渐渐淡出视线,仅剩不多的几家,生祠“王家铁铺”便是其中一个。

 

在生祠镇老港村境内的新夹公路西侧,有一家不大起眼的铁匠铺。铺房虽然矮小陈旧,但全镇独此一家,加之店主年长手艺精,因此颇有名气,成了十里八乡农户们购买、加工铁制小农具的好去处。

 

有意思的是,铁铺店主孙银富、陈美玉夫妇俩同年,都是66岁,而且都是打铁的好手,所以这铁匠铺就成了当地人口中朴实的“夫妻铁匠铺”。

 

据孙师傅回忆,他13岁读完小学就学起了铁匠手艺,学成之后进入一家集体企业当了一名打铁工人。上世纪90年代末,这家企业倒闭,他下岗了,凭着这门手艺他办起了铁匠铺。当时,打铁还算是一门好手艺,无论是私人农具还是小企业的一些模具,都需要铁匠抡着榔头手工作业,生意最好的时候,他早上五点开工,到晚上八九点才能歇息,忙不过来的时候,他动员妻子陈美玉当他的助手。在他手把手的传授之下,妻子这个助手兼学徒也做得有模有样,当他外出的时候,妻子甚至能独当一面,对来料进行各种加工。夫妻同心协力,事业得心应手,生意一直红红火火。

 

近几年来,随着靖江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和土地流转经营,铁制小农具的需求日渐萎缩,这铁匠铺的生意也越来越清淡,有时一天也接不了一个活儿。可干了50多年铁匠手艺的孙师傅凭着自己的经验坚信打铁技术不会消失,他说,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只要有人种地,铁制小农具肯定少不了,铁匠手艺还有用武之地。所以,虽然上了岁数,他们现在依然乐此不疲,干劲不减当年。“我就爱这一行,还要一直做下去,不能让这老手艺在我们手里丢失。”妻子的一番话,得到了孙师傅的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