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祠一老人写成两万字《埭记》

24.07.2015  15:40

图为鞠贵富在修改《钱家埭埭记

 

 

图为鞠贵富的部分手稿

 

 

前天,生祠镇东进村12组的鞠贵富终于放下手中的笔,长舒了一口气。他用大半年时间写成的《生祠镇东进村钱家埭埭记》经过不断修改,终于完工。这部《埭记》记录了1748年至今钱家埭的历史,共计两万多字。

 

知名作家

 

委托写村史

 

鞠贵富今年68岁。翻开《钱家埭埭记》,白底红框的稿纸上全是密密麻麻的文字。鞠贵富说:“我年纪大了,不大会用电脑,所以全部依靠手写。”《埭记》分为五个部分:追溯埭源、先辈事迹、耕读传家、三次遭劫、钱家埭周边历史典故。

 

提及书写《埭记》的初衷,鞠贵富说源于同村老乡鞠盛。鞠盛是知名靖江籍诗人、剧作家,著有《中山颂 孙忠山诗传》等作品。上世纪60年代,鞠盛与鞠贵富因对写作的共同爱好而结下不解之缘,即便后来鞠盛离开靖江也一直与鞠贵富保持着联系。2014年下半年,鞠盛请鞠贵富帮忙写东进村村史,鞠贵富考虑再三,觉得自己无法搜集到这么多资料,便转而撰写《钱家埭埭记》。

 

半年时间搜集资料

 

钱家埭始建于1748年左右,也就是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70余年的历史。钱尚彬、钱尚贵兄弟俩从侯河的双店头挑着筐箩来开荒定居,兄弟俩姓钱,故‘钱家埭’的埭名也由此而来。”《埭记》的第一章“追溯埭源”中如是写道。

 

动笔之前,鞠贵富搜集资料花了半年的时间。“以开篇‘追根溯源’为例,钱家埭的埭名早在200多年前就有了,我跑了很多次市档案馆查看了不少资料,但是没有找到跟埭名有关的任何信息。”鞠贵富说,他跑了埭上很多户人家,最终找到了年纪最大的93岁老人钱开源,从他口中得知钱家埭的起源。同时,为了印证老人所述的真实性,鞠贵富还问村民借到了钱氏家谱、鞠氏家谱等相关资料加以印证。

 

钱家埭与邻县泰兴仅有一河之隔,埭北有一座陈公堂,供奉的是明代靖江知县陈涵辉。鞠贵富在靖江史志档案馆未能发现陈公堂的相关信息,便与泰兴市史志档案办联系,在那里,鞠贵富终于找到了陈公堂的由来。为了写《埭记》,鞠贵富整整花了6个月时间搜集资料。

 

居民帮忙校对出资付印

 

创作《埭记》前,鞠贵富每天还需要打理田地、做家务活。撰写期间,鞠贵富早上4:00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修改。

 

为了保证《埭记》的客观、完整,鞠贵富采访了埭上所有的53户人家,将他们的家史全部记录到了埭记中。往往撰写一户人家的故事,鞠贵富需要采访到其周边邻居好几次。长时间下来,整个埭的村民都知道了鞠贵富在撰写钱家埭的历史。渐渐地,去鞠贵富家串门的村民越来越多,有的是为了看看鞠贵富为自家写的历史,有的主动帮助鞠贵富校对文字、完善文章。鞠贵富在写作过程中遇到难题,村民们也热心地帮忙想办法搜集资料。

 

6月底,鞠贵富的《埭记》创作渐入尾声,正为印刷资金发愁的他又得到了村民们的支持。钱彩凡、钱小慧两名村民主动承担了鞠贵富出版印刷埭记的所有费用,他们说,鞠贵富写的埭记让钱家埭的历史从此有了文字记录,对整个埭上的村民来说都是一件喜事。

 

老人曾给赵本山寄送剧本

 

上世纪60年代,鞠贵富在鞠盛的熏陶下爱上了文学创作。在鞠盛离靖后,鞠贵富先后做过会计、企业经理,忙于生计的他将自己的文学爱好渐渐搁下了。

 

其实,写作《埭记》对鞠贵富来说并不是第一次写作。在6年前,鞠贵富曾写过一部四万字的电视剧本《人间沧桑》。一次偶然的机会,鞠贵富与泰兴市黄桥中学的一位老师闲聊,了解到文革时期发生在老师身边两位知青凄美的爱情故事。鞠贵富对这两个爱情故事刻骨铭心久久无法忘怀,萌生了将故事写成电视剧本的念头。2006年初,鞠贵富在鞠盛的帮助下开始了长达四年的电视剧本创作生涯。四年的时间里,鞠贵富先后辗转泰兴、扬州多地探访采写,最终写出了长达四万字的剧本《人间沧桑》。

 

在鞠盛的鼓励下,鞠贵富将《人间沧桑》的剧本寄给了本山文化艺术传媒公司,得到了公司的回复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