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生物如何变石头?这个七月,去南博听听

14.07.2015  10:50

  神秘的中国古代罗汉塑像和木雕神兽长什么样?庞大的远古生物又是如何变成石头的呢?别着急,南京博物院已经在7月份的公众活动安排中,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组织了相应的社会活动。无论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是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小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哟。此外,喜欢民族音乐和越剧的观众有眼福了,南博的口头表演类非遗项目,这个7月也有精彩演出即将上演。江南时报记者程岚岚

  活动一

  南博艺术教育课程

  古代雕塑艺术赏析

  时间:7月18日(木雕神兽),下午13:30—15:00;

  7月19日(神秘的罗汉),下午13:30—15:00。

  地点:艺术馆

  活动对象:7—9岁(小学一至三年级)

  活动人数:每场12人

  活动参与方式:登录南博官网“公众活动预约”“第二课堂”栏目在线预约(本周四上午9:30,准时开放预约)

  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精华,无论是粗简稚拙的原始雕塑、繁缛精美的青铜雕塑还是庄严浑朴的宗教雕塑,都给人以美的震撼和熏陶。本周末,南博将安排小朋友走进历代雕塑馆,探访神秘的罗汉塑像和木雕神兽,并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一起感受中国古典雕塑的艺术魅力。预约成功的观众需要在活动当日提前20分钟到艺术馆咨询台签到。

  活动二

  我是小小考古学家之探索恐龙的故事

  时间:7月18日上午9:50—11:30

  地点:特展馆儿童体验室及历史馆远古时代展厅

  活动对象:幼儿园小班至大班

  人数:每场12人

  活动参与方式:登录南博官网“儿童体验”在线预约(本周四上午9:30,准时开放预约)

  随着发现的恐龙化石越来越多,我们人类对这些远古动物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可是,这些庞大的远古生物究竟是如何变成石头的呢?考古学家又是如何把他们挖出来的?南博的少儿体验活动,将有老师现场为孩子们讲恐龙的故事,并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挖恐龙,探索恐龙的奥秘。预约成功的观众需要在活动当日提前20分钟到特展馆儿童体验室签到。

  活动三

  口头非遗展演精彩继续

  《丝竹之韵——民族音乐会

  演出时间:7月18日(周六)晚7:00

  演出地点:南博小剧场

  演出单位: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

  “江南丝竹”曾名“细八派”、“清音”、“十二细”等,是起源于江苏苏州地区、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和上海一带的中国民族器乐合奏形式。它以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组成,比如:二胡、琵琶、扬琴、三弦、竹笛、箫、笙和各种打击乐器等,其中二胡和笛子是主奏乐器。传统的“八大曲”(《三六》、《行街》、《欢乐歌》、《慢六板》、《中花六板》、《慢三六》、《六庆》、《四合如意》)是江南丝竹中最具代表性、流传最为广泛的曲目。

  据介绍,即将在南博上演的《丝竹之韵——民族音乐会》,在演奏方式上,不仅有传统丝竹乐合奏,还有古筝独奏、琵琶独奏、笛子独奏、二胡独奏以及丝竹七重奏;在曲目的准备上,很多也是观众所熟悉的。传统“八大曲”中的《三六》、《欢乐歌》都将出现在本次音乐会中。此外还有《高山流水》、《姑苏行》、《山歌调》等等江南风韵十足的曲目等待观众的现场聆听。

  越剧《八女投江

  演出时间:7月25日(周六)晚7:00

  演出地点:南博小剧场

  演出单位:南京市越剧团

  据了解,为了能准确演绎女战士的角色、展示真实的军人气质,《八女投江》开排前,女演员们还专门从南京炮兵学院请来教官,进行为期三天的军训。女演员们不仅在烈日下暴晒,练习敬礼、站军姿、匍匐前进和拿机关枪,还自发翻看了当年抗日战争的真实史料,这其中就包括拉贝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录,揣摩当年烈士们对侵华日军种种暴行的愤懑。

  南博口头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策划人陈述知告诉记者,南博小剧场自今年7月1日开始正式对外售票以来,目前反响很好。“我们还在进一步摸索中,希望能更好地服务于观众。从当前反馈的情况来看,特别是一些资深的戏迷观众非常高兴。”陈述知说,这些观众对座位有一定要求,所以取消免费排队领票后,他们可以直接从网上预定到自己想要的座位。

  “我们小剧场一共有330个座位。自7月1日开始售票后,其中的240张票被放到了文惠网上,90张票是演出当天现场在南博的游客服务中心现场购买。”陈述知介绍。

编辑: 刘 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