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报》构建生态生产生活相协调的江南小镇

08.06.2015  13:05
 

■伴随着改革的热潮,无锡市阳山镇经过十多年粗放式的发展,面临规划布局乱、环境污染严重、村庄整治以及农业改革、产业提升等问题。阳山镇重视并坚持“规划先行”、“多规融合”,实施三次产业全面转型,实行土地信托模式下的土地流转、创新多元资金投入模式、空间优化模式,探索出“阳山经验”,成为长三角地区乐活智慧小镇建设的名片。

1. 多规融合,布局合理

按照“精准定位、精细设计、精心实施”的原则,阳山镇先后编制了《阳山镇总体发展规划》等重要规划,在布局结构上,将全镇划分为桃区(农业区)、景区(旅游度假区)、镇区(商业行政区)、园区(工业配套区)四个功能板块。随后,《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总体规划(2013 2030)》编制完成,最终确立了阳山未来发展的总体方向。

阳山的规划由“平面”转化为“立体”,围绕省级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一个中心,采用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推进相结合两种模式,根据各个村庄区位、特色、规模、经济发展等差异性,把全镇12个行政村、2个社区、213个自然村划分两类发展方向,即农业生产与旅游度假。根据规划,到2030年,镇域建设总量减少、中心镇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大幅下降、景区建设总量下降、乡村地区总量与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一定量减少,实现土地的节约化利用。

2. 实行环保优先战略

淘汰落后的产业。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下决心关闭污染严重的工厂(养殖场)。对单位产值能耗超过规定平均水平的企业进行限期整改,对整治无效的坚决实行关、停、并、迁,确保万元GDP能耗下降4.2%以上,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同时,减少农业面污染源。减少传统种养殖业。累计关闭或搬迁“三高二低”和“五小”工业企业32家,退出生猪养殖30户,农业生产用房整治面积达3万平方米。

打好水污染治理硬仗。加大投入水处理项目,共投入5亿元,铺设污水管网近百公里,新建污水处理厂,实现生活污水管网和点源治理全覆盖,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工业污水处理率达100%。同时逐步引导原水稻田发展水蜜桃种植,提高绿化覆盖率。抓好生态修复工程。积极探索对滨河岸线、基本农田、水体湿地、自然山体等稀缺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投入8000多万元对境内的2座山体进行全面复绿。

3. 实行农村土地改革

通过“土地流转”进“合作社”的方式,实施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

土地流转,实施规模化经营。阳山镇以个体、集体等方式成立形式多样的合作社,在桃农自愿的基础上,将土地流转给大户进合作社,统一集中种植管理和经营。桃农继续保留土地承包权,出让土地经营权,获得土地租金和土地收益分红。

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成功实行土地信托模式下的土地流转。阳山镇桃园村与北京信托公司合作,采取了“土地合作社” “专业合作社”的双合作社模式,桃园村233家农户自愿以承包地股权入股成立桃园土地股份合作社,将158亩土地以信托方式委托北京信托公司管理运营,专业合作社接收后,按照园林化标准进行建设。5年后的盛产期,预计年均产桃1200公斤,每年可实现150万元左右净利润。

探索农村宅基地流转途径,开展农村宅基地入市试点工作,按照自愿的原则将村民的住宅通过合作社招租出去,镇政府统一安排适用房租给村民。

4. 村庄整治

阳山镇对自然分布的村庄分别采用“搬、整、包”三种处理模式,对原来过于分散的村落进行合理调整,对原来密度过大的村庄通过“减法”来稀释,形成“桃园深处有人家”的意境。按规划“搬迁”分散、破旧村庄和企业。搬迁涉及14个行政村(社区)、173个自然村。实行土地换社保、房屋换保障性安置房的“双置换”模式,投入13亿元解决1.6万失地农民社保问题,全镇社保覆盖率达60%以上,建成了13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安置小区用于搬迁后进“”的农民。

选择性“整治”环境较差的村庄。通过自然环境生态化保护和人居环境功能化改造,大幅提升了村庄环境面貌。镇政府还设立“以奖代补”基金,进行考核验收奖励,并优先奖励群众参与度高、村级积极性大、社会管理实施好的自然村。

针对性“包装”富有特色的保留村庄。统筹考虑城镇化和农村特色保留问题,根据科学规划,优化提升村镇功能结构和布局。

5. 产业转型升级

一三产业相互结合。阳山是“中国水蜜桃之乡”,也是江苏省的省级旅游度假区,生态高效农业为阳山的三产提供了最佳的基础。通过大刀阔斧的农业改革、景观开发和生态建设,为游客提供更为全面的观光、休闲、度假配套设施和高质量的综合服务。近年来,阳山自驾游游客比例逐年攀升,2013年水蜜桃自驾游销售占水蜜桃总销售的30%,使得水蜜桃销售克服了自然气候的减产和团购减少的不利因素,确保了农民减产不减收,成为周边品牌农产品中的典范。

二三产业相互融合。重点抓好起重装备产业园和机电产业园的发展,同时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走集群化、高新化的“两化”之路。

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阳山的城镇化不是追求城镇化率的提高,而是遵循“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原则,体现人与城镇的和谐融洽,体现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可持续城镇化。

智慧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智慧城市创建案例》节选本案例由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提供。

2015年6月3日《中国建设报》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