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祖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系列报道之一

09.10.2015  16:48

  森林覆盖率81.86%,增加0.49个百分点;森林面积683.7万公顷,增加4.16万公顷;活立木蓄积5.7亿立方米,增加740.5万立方米。这是黑龙江大兴安岭2014年交出的成绩单,森林资源连续5年实现“三增”。

  同样是2014年,森林、湿地和草地三大生态系统分别实现生态服务价值812.91亿元、253.48亿元和97.12亿元,总价值高达1163.51亿元。

  数字诠释了发展。新常态下,黑龙江大兴安岭坚持守住生态红线、抓住转型主线、兜住民生底线,推动林区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发展。

   守住生态红线  夯实发展之基   大兴安岭的重要性,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专家测算,大兴安岭年生态服务价值高达1163亿元;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大兴安岭累计创造生态价值2.7万多亿元。生态价值远远超过森林资源自身。

  林区的第一要务,就是保护好森林资源,创造更大的生态价值。

  天保工程让务林人由砍树人变成了护林人。大兴安岭大幅减少木材产量,并通过森林植被恢复、森林后备资源培育等五大生态建设保护工程,使林区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国家级生态功能示范区。

  天保工程二期持续给力。2014年,林区完成275.9万亩森林抚育任务,补植补造19万亩,1.8万亩森林经营样板基地已设立7种模式11个类型;地方三县完成荒山荒地造林3000亩,封山育林6.5万亩。今年1月-8月,林区完成中幼林抚育114.2万亩、补植补造21万亩。

  多元化的生态创建网络已经形成。目前,林区共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8个、生态村1个、生态林场2个,省级生态县3个、生态区2个、生态乡镇35个、生态林业局3个、生态村73个、生态林场(所)41个。创建成功率在全省领先。

  林区先后建立9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嫩江源头被批准为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试点,总面积203万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24.36%。目前,林区已构建起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功能完善的自然保护区体系。

  2014年,林区有害生物防治作业面积4.31万公顷,无公害防治率100%;林业有害生物监测101.92万公顷,监测覆盖率98.7%;林业有害生物发生12.04万公顷,测报准确率97.8%;应施种苗产地检疫7380公顷,产地检疫率100%,成灾率为零。

  林地保护管理力度加大。林区开展了开垦林地清查,查处非法侵占破坏林地案件88起,挂牌督办13起,收回林地249.4公顷。“兴安七号”林政执法专项行动,收回林地296.9公顷。与此同时,积极争取重点产业项目占地审批,目前已有23个工程项目占用林地获得国家林业局批准。

  直属木材检查站推行处级领导带班巡视制度,全区木材运输整体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

  扩大总量,控制减量,大兴安岭森林资源才有连续5年“三增”。

   抓住转型主线  调整发展战略   林区调整发展的步伐在持续加快。

 

  “十一五”期间,大兴安岭主动减产,累计减少木材经营性消耗396.24万立方米;通过实施殡葬改革、砂金禁采和以煤代木,累计减少木材非经营性消耗502.5万立方米;通过开展林地专项治理等措施,收回林地315公顷,退耕还林9080公顷。

  “十二五”期间,林区木材产量由天保一期工程的每年214.4万立方米,调减到每年56.5万立方米,调减幅度达73.6%。

  2014年,大兴安岭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大森林真正得以休养生息。

  放下斧锯的林区人,坚持以生态建设为核心,大力培育生态主导型产业,从停止砂金开采、推行以煤代木,到实施营林工程化管理、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积极探索碳汇林业、狠抓森林防火、发展接续产业、加大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力度,绿色“存折”实现快速增值。

  林区通过科学选育,增加了森林植被,丰富了生物物种,优化了森林结构,减少了水土流失,环境状况日益改善,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林区加大营林造林工作力度,重点实施了森林植被恢复、森林后备资源培育、“两江”流域治理、自然保护区建设、森林防火五大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工程。2006年-2011年,全区累计完成人工更新造林9.2万公顷。

  全面停伐后,营林成为职工转岗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

  大兴安岭创新营林生产组织模式,为营林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林场组建专业化的营林生产小队,转产转岗职工集体成建制转岗,营林、防火、管护队伍统一整编使用。几种模式打通了神经末梢,让想干活的人有活干,搭建了职工就业增收的平台。

  他们还加大了《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规定》和《森林抚育检查验收办法》等新规定、新办法、新技术的培训力度。2014年,全区营林队伍1.2万人,举办136期培训班,培训3万余人次,是培训计划的两倍多,为全面完成生产任务提供了保障。

   兜住民生底线  全民林下掘金   一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正在林区奔涌。

 

  今年1月-8月,林区全民创业实现增加值7.88亿元,增长25.6%,拉动GDP增长2.3个百分点,人均净收入实现25083元。全区林下经济实现产值34.48亿元。

  2012年初,大兴安岭全面落实林下资源承包经营。林区以野生蓝莓抚育、食用菌种植、特色动物养殖、山产品采集等为主的林下经济快速发展,促进经济快速转型。

  目前,林区全民创业大数据库建设已进入程序调试,建立了微信兴安旗舰店、全民创业等公共信息群,积极为客商采购、工作联系、产品推介、招商宣传等提供平台,品牌注册、科研攻关也取得较大突破。

  林区组团到厦门、杭州、北京等地,就大兴安岭林下产品入驻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网络旗舰店采购、布展等事宜进行接洽,厦门旗舰店设立了大兴安岭林下产品专营展区,义乌已开始建设大兴安岭林下产品专营店,杭州、北京旗舰店已将大兴安岭林下产品列入采购计划。为方便旗舰店、专营店等外埠客商采购,林区还筹办了林下生态产品订货会。同时,加快推进淘宝特色中国大兴安岭馆,与淘宝·特色中国项目组进行了对接。目前,青年网络创业联盟开办青年网上店铺已有232家。

  《国家级森林猪饲养与加工综合标准化示范区》获得国家批准,《地理标志产品中国北极蓝莓》地方标准已通过省级审批。全区已有33个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8家企业15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认证面积18万亩;10家企业80个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认证面积155万亩。

  基地带动发展,产业提质扩效。林区共建成全民创业示范基地182个。林区建立马铃薯种薯、加工薯基地6.67万亩,还在广东茂名、江门和广西北流等地冬种马铃薯,实现了一年两季生产;食用菌养殖完成3.17亿袋,其中黑木耳2.7亿袋;野生蓝莓集约化经营完成1.8万公顷,人工蓝莓种植686.7公顷;黄芪、防风、柴胡等中药材种植面积1.07万公顷。

  林区健全了地、县两级科技指导队伍,开展点餐式技术服务,全民创业专家库名单公布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创业户可以实时联系解决技术问题。目前,林区共成立各类林下经济合作社、联合体337个,参与职工7640人;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598个,共计5781人;成立各类协会组织147个。创业户开始抱团儿闯市场。

  林下经济快速发展,成了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