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国春耕生产农机化技术暨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办

11.04.2016  09:00

  为深入贯彻全国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精神,4月7日至8日,农业部农机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2016年全国春耕生产农机化技术暨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培训班专题讲解了保护性耕作发展趋势、推广思路措施、项目绩效管理等内容,总结交流了农业部14年来推广保护性耕作取得的经验与成果。

  

 

 

  据统计,保护性耕作自2002年立项实施以来,经过29个省级农机部门和576个项目县的探索实践,加快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示范面积突破1.3亿亩,增长了80多倍。据估算,1.3亿亩保护性耕作地块每年可以增产粮食32亿公斤以上,节本39亿元以上,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培训班要求各地要深入加强农机农艺有效融合,不断完善优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及机具配套方案,持续发挥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水土、增地力的作用和可持续的优势,进一步加强技术集成与创新,推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为“十三五”农机化和农业生产的良好开局做出新的贡献。

  培训班安排了内蒙古、山西、吉林、青岛、陕西、安徽等六省(区市)代表进行了不同区域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与推广应用典型发言,围绕进一步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思路和措施开展了互动交流,组织观摩了春耕生产新机具现场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