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首次珠峰测量的东大校友:在珠峰我们刻下中国高度

17.11.2015  13:00

  新华报业网讯 8848.13米,“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如何精确到厘米的?新中国第一代测绘人、东南大学校友薛璋和陆福仁近日回到母校,深情回忆给珠峰测高的峥嵘岁月。

  珠峰的测量数据过去一直被国外垄断。1975年我国组建测量分队,承担了精确测定珠峰高程的任务。新组建登山珠峰科考测绘分队要在西安选人,今年74岁的陆福仁入选当年8人小分队。

  在测量前,大家被集中到北京香山登山基地进行适应性训练。“训练强度远超运动员集训,每天都要跑18-20公里。”陆福仁3月初到珠峰绒布寺大本营,和几个同事建营,接下来在珠峰峰顶架起觇标,再从珠峰附近选择一些测站点,运用三角几何学中“勾股定理”的基本原理,推算出珠峰峰顶相对于这几个点的高程差。今年80岁的薛璋一头白发,1968年、1975年,他曾两次到珠峰进行高程测量,从西安的大地圆点开始,沿着珠峰方向设置两三万个三角坐标,测绘队员水平测距了一个多月后,测量到珠峰脚下。薛璋被分配的点位都在6100米以上,受到严重缺氧、严寒、大风侵扰,操作仪器必须戴手套,但是各种测量的限差不能突破。“差‘0.01’就得返工,平地上1个小时拿下来的工作,到6000多米就得一天。

  测绘分队抵达的最高点为海拔7050米的北坳。1975年5月27日下午2时半,中国登山队员登顶成功,将3.5米的红色金属觇标牢牢地竖立在顶峰。早在各个测绘点上坚守了几个昼夜的国测一大队队员们,同时把仪器对准觇标,连续观测了三天。“当时登顶人员已下撤,顶峰的浓云依然如故,我们焦急的心就要跳出胸口,终于在18时左右,顶峰的云层开始下沉,映衬着珠峰的蓝天。各交会点迅速转动仪器,精确地找准零方向,开始读数,一个测回、两个测回,我们不停地测着,一直观测到太阳下山,夜幕降临。”陆福仁回忆,测得数据后,测绘分队经过近3个月的精确计算,终于得出了珠峰的准确高程——国人熟知的8848.13米。这一结果得到联合国和世界各国公认。

  今年5月,曾经参加首次珠峰测量的6位老同志在西安相聚,回忆当年,大家商量要给习近平总书记写封信。“7月1日,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党的生日这天,习总书记回信了!”陆福仁兴奋地说,“我一辈子从事着大地测绘工作,虽然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但我深深地感到我从事的事业是美好的。”本报记者杨频萍

编辑: 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