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长治检心得]王玉珏:精解陶都文化 做足特色预防

22.07.2015  10:40

  江苏宜兴是全国闻名的教授之乡、文化名城,因盛产紫砂壶,被誉为“陶都”。我院在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过程中,注重结合当地传统文化和本土优势,制定《关于开展陶都预防文化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在全市部署实施了具有宜兴特色的预防宣教和预防文化建设,营造了浓厚的全社会共治共防氛围。2015年初,我院预防工作受到无锡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充分肯定,预防部门被无锡市检察院荣记集体三等功。

  宣教阵地向“”处延伸。联合当地纪委、司法局走进乡镇、街道,组织开展“预防文化进乡村”活动,大力推动预防文化家喻户晓。我院利用当地特有的红色文化、旅游文化和独特的名人效应,在多个文化旅游景点———张渚新四军纪念馆、竹海景区竹文化馆、丁蜀东坡书院等地建立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广场、长廊等预防宣教阵地。此外,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廉政公益广告,投放在市区繁华地段、大型LED广告牌以及地方电视台、地方党报上,极大地提升了陶都预防文化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宣教内容向“”处升华。充分利用宜兴文化底蕴丰厚的优势,先后组织全市党政机关开展以“颂廉、崇廉”为主题的书画篆刻评比活动,结集出版《宜兴市廉政文化书画篆刻优秀作品集》。我们还创作推出了一批地方小戏、小品、歌舞等,形成了精彩纷呈的陶都预防文化。其中,2012年我院以碎裂的紫砂茶壶为素材制作而成的《失一时 毁一世》廉政宣传短片,在全国首届检察机关廉政宣传短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2013年选送的廉政公益海报《茗壶存隙 紫玉尽溃》,在全省检察机关廉政公益海报评选中获得三等奖。

  宣教队伍向“”处发展。2013年,我院从当地高校和政府机构长期从事预防腐败研究的人员中选聘了一批学者、专家,成立了“宜兴预防腐败咨询研究所”。在组建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教育队伍时,把这批专家、学者也充实到宣讲团中。根据受众群体的特征,我院有针对性地精心准备宣传教案,深入机关、乡镇和党校开展法制宣讲,仅2014年就达53场次。去年编写的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教案《廉洁自律“求医不如求己”》,成为宜兴市微型党课教案的样板。

  传播范围向“广”处辐射。在当地市委党校建立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使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成为每一位党校学员“必修课”。联合《宜兴日报》的宜兴网、宜兴市电视台的陶都传媒网等5家在本地有较大影响力的网站,在全省首开先河举办首届宜兴预防职务犯罪网络文化节,文化节专题网页点击量达万余次,近千人参与互动,受到最高检预防厅领导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