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现罕见六朝砖室墓 规模巨大主人或是“王”

31.12.2014  23:55

  去年初,扬州市为一座六朝砖室墓进行了整体“搬家”,记者日前在西区一工地发现,考古部门又新发现一座砖室墓,初步推测该古墓为六朝时期的。值得一提的是,该古墓规模很大,墓砖随处可见精美的纹饰,有专家推测,墓主人可能是“”这个等级或者太守。

  西区工地考古新发现

  一座布满精美纹饰的古墓

  在西区一工地,记者看到了一处栅栏围着的工地,现场插着几个写有“考古工地 闲人莫入”的牌子。在路边,就可以看见一座砖室墓的墓门,非常显眼,高度约有2米,而且堆砌得非常考究。

  这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砖室墓呢?走近一看,记者惊喜地发现,砖室墓的内外上下,所看到的墓砖上都布满了精美的纹饰,有的是莲花纹,有的是由两枚圆形铜钱形状组成的钱纹。

  砖室墓一般比较容易引起盗墓贼的注意,这座古墓也不例外。记者发现,在这座砖室墓的门的上端,就缺了一些砖块,很明显是盗洞,有人推测,墓主人在下葬后不久,就有人撬开这些砖块,通过这个不大的盗洞进入。因此,这次考古发掘,仅发现了极少的文物。

  初步推测是六朝古墓

  比隋炀帝砖室墓要大很多

  据透露,这座砖室墓经过考古人员近一年的考古发掘,墓葬的结构基本呈现,由墓道、封门、甬道、前室、后室等部分组成。记者发现,这座砖室墓的规模比这两年轰动全国的隋炀帝砖室墓要大很多,而且堆砌得非常规整,墓砖也非常考究。

  根据墓葬的规模、形制,考古专家初步推测,这是一座六朝时期的古墓。六朝(222—589),一般是指中国历史上三国至隋朝南方的六个朝代。即孙吴(或称东吴、三国吴)、东晋、南朝宋(或称刘宋)、南朝齐(或称萧齐)、南朝梁、南朝陈这六个朝代。有考古专家推测,这座砖室墓的年代可能在南朝陈。

  扬州地区发现的砖室墓不少,但是六朝时期的古墓目前发现的并不多,见过这座砖室墓的考古专家都不禁赞叹,如此大的规模,由这么精美的砖块修建的六朝砖室墓,更是非常罕见。

  墓主人等级特别高

  可能达到王或者太守级别

  古代对墓葬的形制有着严格的规定,很显然,能够享用这么大规模、如此精美考究的砖室墓,墓主人绝不会是寻常老百姓,地位应该显赫。

  那么,墓主人到底是谁呢?只可惜,古墓的考古发掘已经基本结束了,仍然没有发现证明墓主人身份的墓志。而且六朝时间不长,战事频繁,当时扬州的相关史料极少,还难以准确推断出墓主人的身份。

  但是,有专家表示,这座砖室墓有两道封门,足以说明墓主人的等级很高。有专家大胆推测,墓主人可能达到王这个级别或者太守。

  古墓将如何保护?

  又高又长,整体搬家不现实

  家住古墓发现地不远处的一位八旬老人告诉记者,这次发现砖室墓的地方,地势比较高,一直都被认为是风水宝地。的确,在这座砖室墓的四周,在该工地施工前就曾经有很多墓,尤其是这座砖室墓的甬道和前室的上方,就因为有明清时期的古墓葬在这里,而遭受破坏。

  此外,记者发现,这座砖室墓在两处新修建的道路的交集处,它将何去何从?有专家表示,这座砖室墓的发现,为研究六朝时期的扬州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但是这座砖室墓又高又长,如果将它整体搬家,很不现实;如果将它拆除为修路让道,就是毁坏了老祖宗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如果将它就地保护,可它地处偏僻的地方,会不会遭受破坏,也是一个问题。因此,附近的老百姓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保护好历史文化资源。

  延伸阅读

  扬州曾两次为南朝砖室墓“搬家

  一座“”至史公祠内梅花岭

  1978年冬,邗江酒甸公社包家大队社员发现两座古墓葬,闻讯后,扬州博物馆立即派人前往清理。

  扬州博物馆原馆长徐良玉还清晰地记得,当时这两座砖室墓顶部都惨遭破坏,他们花了约1个月才清理完古墓,发现竟是南朝画像砖室墓,还有大量的莲花纹砖和朱雀、小佛、怪兽、男女供养人、人首鸟身等画像砖。出土的随葬品也不少,如石兽、灰陶盘口壶、灰陶碗、灰陶带耳罐、铜钱以及青瓷碗的碎片等。

  “这两座砖室墓中,一号墓相对而言保存得比较好。于是,当时我们主要保的是一号墓。

  “当时,在全国范围内,南朝画像砖室墓在江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扬州出土的画像砖室墓还是比较少的,也很有艺术价值。”徐良玉回忆,当时,扬州博物馆位于史公祠内,他们便选择将一号墓从考古现场搬至史公祠内保护,“相对而言,放在梅花岭下,比较适合,不仅花纹砖和画像砖不容易风化,安全性也可以得到保障。

  当时的南朝砖室墓是怎么“搬家”到史公祠内梅花岭下的呢?徐良玉告诉记者,这座砖室墓拆起来比较方便,而且砌法较有规律,图案也不复杂,即使两块拼成一幅图像的砖块,只要图案归类,左右归类,都可以组合安装。“在梅花岭边上,大约花了一个月时间,就将原来的砖室墓复原了,为了加固保存,还在最外面加了一层青砖。

  一座“”至汉广陵王墓博物馆

  2012年,扬州考古人员在国防路施工现场再次发现南朝画像砖室墓,长6.5米,宽2.3米,高约3.1米。该砖室墓砌得非常规整精致,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呈“”字形。

  顺着梯子走进砖室墓里,地面铺得非常精致,青砖堆砌的墙壁也很有规则,横着铺三层青砖,然后是一排竖着砌的青砖,但是这些竖着堆砌的青砖上布满了各种纹饰,有各种莲花纹和朱雀、小佛、人首鸟身等画像。其中大的莲花纹,则由两块青砖拼接成一朵绽放的莲花图案;一尊小佛站在莲花宝座上作欢喜跳跃状,非常逼真;此外,两块青砖拼接的人首鸟身画像更传神,只见头和上身为人形,戴着高高的帽子,下身为鸟的形状,有一双翅膀,宛如一个天使。考古人员称,这和“千秋万岁”画像砖较相近,寓意着吉祥。

  经多方商榷,市文物考古队特邀国家级文保基地——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专家,对该墓葬进行整体性搬址保护。考古部门先对砖石墓进行加固,防止其在空气、光照等因素影响下风化、损坏;随后使用纱布、挤塑板等对墓葬内外壁面进行缓冲封护,“”字钢作支撑,并以石膏封闭,外围以槽钢加固,除去周边土层;最后,使用大型吊车将墓葬搬离。

  2013年1月,经过十多个小时奋战,这座沉睡地下约1500年的古墓葬,成功“迁居”至扬州汉广陵王墓博物馆收藏保护。

  隋炀帝墓考古发掘后续报道

  隋炀帝墓西北角古墓挖掘收尾

  墓主人是杨广儿子?

  形制与萧后墓很像,但破坏严重

  前段时间,本报曾报道,在隋炀帝墓葬的西北角发现一座可能同时代的砖室墓。记者昨获悉,这第三座砖室墓考古发掘工作已进入尾声,可惜的是,因为被破坏得非常严重,并没有发现证明墓主人身份的直接证据。

  今年10月,在“隋炀帝与扬州”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透露,在隋炀帝墓和萧后墓旁边,还发现了一座可能相同年代的古墓,“去年年底,我们在隋炀帝墓葬的西北角发现一座砖室墓,长度在五六米,目前来看,与一号墓、二号墓同一历史时期的可能性非常大。”当时,考古专家表示期待会有惊喜出现。

  记者昨获悉,这第三座砖室墓考古发掘工作已进入尾声,让人遗憾的是,这座砖室墓被破坏得非常严重,只残存少量墓葬底部的墓砖。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座砖室墓的形制和萧后墓的形制很像,使用的墓砖也很像,只是墓砖烧制的质量不如萧后墓,按照古代的丧葬制度,墓主人很可能是隋炀帝的至亲。坊间有一传说,称宋代有人在这一带看见过隋炀帝夫妇及其儿子的墓葬,所以,有人推测,这很可能是隋炀帝儿子的安息之地。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第三研究室主任朱岩石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从北周起,皇帝后代的墓葬改成在帝王陵寝后方,新发现的砖室墓恰好也在隋炀帝墓后的西北方向。

  束家平表示,在这第三座砖室墓里,考古人员并没有发现证明墓主人身份的墓志,只出土了一些陶片,没有发现证明墓主人身份的直接证据,所以,这位神秘墓主人的身份目前还难以揭开。接下来将邀请相关专家共同“把脉”,寻找考证墓主人身份的信息,集全国专家的智慧破解一系列谜团。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