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式现代派建筑陈列地质发现宋美龄也曾专程来参观

10.12.2014  13:36

  

  珠江路700号有一座砖红色建筑,现为南京地质博物馆。如果告诉你这幢造型简洁的大楼快“八十岁”了,你或许会吃惊,因为它看上去太年轻、太现代了。民国时期这里是1935年建成的中央地质调查所地质陈列馆,由著名建筑师童寯设计。20世纪30年代,欧洲特别是德国出现了现代派建筑新潮,这股风也吹到了中国。地质调查所这幢大楼就是典型的德国式现代派建筑。大楼外墙红砖饰面,并呈现有规律的凹凸图案。砌筑时,左右错落,上下叠加,形成波浪式的优美旋律,又让人联想到大自然的山川河流。在借鉴西式风格的基础上,大楼局部融入了仿石构的中式图案,体现了当时推崇的新民族建筑面貌。这种独具匠心的大胆设计,在当时非常超前。博物馆草坪上立着近现代地质先驱章鸿钊和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翁文灏三人的雕像。因为中央地质调查所的创建,与他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1913年,三人在北京创办地质研究所,1916年成立了地质调查所,之后,三人即着手筹备陈列馆。就在此时,日寇步步逼近,所长翁文灏积极奔波于陈列馆的南迁。后来他选择了当时珠江路水晶台的一片地。1935年8月陈列馆大楼及图书馆等房舍落成,北京地质调查所迁来南京,更名为中央地质调查所。1937年初正式开馆,分地质构造、矿物、岩石、矿产、燃料、农业地质、地史、古生物以及北京猿人与史前文化等十二个陈列室。开馆后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宋美龄与冯玉祥夫人专程来馆参观。该馆对当时的国民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蔡震文/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