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现代民政建设“十大创新成果”发布

08.03.2017  21:02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聚力创新,是大势所趋,也是现代民政建设的必由之路。江苏民政人正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在创新发展中开辟现代民政建设新境界。2016年,江苏新建成24个现代民政示范县(市、区),总数达到62个,占比超过64%,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去年,全省民政工作连续第五年获得民政部综合评估优秀等次,连续三年领跑全国。

      聚力创新,必须坚持民生优先原则,将创新成果与群众共享,让群众受益,求群众点赞。本期《民政之声》重点推出2016年我省现代民政建设“十大创新成果”,全面展现江苏现代民政新格局新气象。民政事业核心理念是“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民政人追求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是为更好地将惠民成果推广、复制到更多地方,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更多人享受到创新、改革和发展带来的成果,是富民之道、强省之举。

      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的开局之年。全省民政系统正将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市场参与”的现代民政体制机制作为改革第一要务,拓展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全方位参与民政工作的制度化渠道,以更大力度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改革事项落地生根。新的一年,江苏民政人将把奋斗的着力点放到“两聚一高”目标上,放到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事情上,着力深化创新、释放改革红利,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按照序时进度推进“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省民政系统还将继续把强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法治化、标准化、社会化、专业化、人文化、信息化建设上持续发力,着力建设与现代民政相适应的民政部门、民政队伍,更好地承担起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赋予民政人的历史使命。

      1.“咱们回家吧”特色志愿公益活动(连云港市赣榆区民政局)

      连云港赣榆区2016年7月启动了“咱们回家吧”特色志愿公益活动,迄今已为70对婚姻面临问题的夫妻解开了心结,实现破镜重圆。赣榆区也作为全省唯一一家县(市、区)级单位获得2016年度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提名奖。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200多家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转发推送“咱们回家吧”新闻,点击量已超千万次。“咱们回家吧”特色志愿公益活动的主要做法是:在法院、民政局和社区分别打造家事调解室、家庭辅导室、公益活动中心,成立以心理咨询师为主体的亲情调解员队伍、以法律工作者为主体的维权志愿者队伍、以教育专家为主体的亲子教育志愿者队伍,以及传统文化志愿者队伍,采用专业方法开展离婚调解工作,倡导市民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特别是以“海大哥心灵驿站”、传统文化大讲堂、亲子活动室为一体的公益活动中心,通过心理疏导、离婚调解、家庭咨询、亲子互动等有针对性的方式,挽救即将破碎的家庭,并建立回访机制,巩固活动成果。

      2. 失能特困老人集中托养制度(宿迁市民政局)

      宿迁市为解决失能特困老人长期照护困难,在省内率先建立了失能特困老人集中托养制度。该市以县(区)为单位对特困老人中的失能老人实行集中供养,各县(区)确定1-2个医养融合护理机构,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失能特困老人提供集中护理服务。服务项目主要包括清洁照料、睡眠照料、饮食照料、排泄照料、卧位和安全照料、病情观察、心理安慰、康复照护、临终关怀等。失能老人集中供养护理费平均每人每月1600元,其中服务对象基本养老经费、五保供养经费、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等平均每人每月600元,直接转为集中供养护理费用,不足部分由县(区)财政承担,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形式予以补助。目前,全市现有失能特困老人587人,自愿集中供养469人,占80%。

      3. 建立社区发展基金会(张家港市民政局)

      张家港市以政府渠道和信息优势为支点,撬动社会公益力量,整合民政资金,以及企业、个人等社会资金,设立了社区发展基金会,基金规模达2294万元,为社区发展提供了充裕的资金保障和灵活的资金使用渠道,促进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该基金会作为张家港市社区建设资金统筹分配的平台,在“政府主导、社会运作、社区受益、公众监督”的思路下,对现有市镇创投资金等资金进行统筹、盘活,改进现有建设资金使用办法,提高了政府资金使用效率。社区发展基金会与社会组织服务支持系统、公益组织联合会一起,充当社工、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资金平台、能力平台和组织平台,形成完整培育链条,促进了社会组织发展,做强了政府职能转移的承接主体,加快了“三社联动”进程。同时,社区工作人员可自发成立社区社会组织,申报服务项目,获得创意奖励,得到激励帮扶,从而促进居民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激发社区内部活力。

      4.“适老”改造让老人享受宜居(常州市天宁区民政局)

      2016年,常州市民政局、天宁区政府联动推进适宜养老住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在天宁区茶山街道朝阳四村北区开展适老住区改造。天宁区将该项目列入2016年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成立了适老住区改造领导小组,安排450万元专项资金予以扶持,重点对住房(为高龄、失能、空巢、独居等困难或残疾老年人家庭进行户内适老化改造,并适当添置适老化辅具和家具,约合3.5万元/户)、楼道出入口坡道无障碍设施、小区环境、配套设施及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等5个方面实施了改造提升。目前,小区适老化改造已经完成,主入口形象有效改善,公共环境、配套设施焕然一新。居家养老活动站和康美智慧医养体验中心建成开放,7户失能、困难老年人家庭得到适老化改造,47个单元门口修建无障碍坡道,300位老人获赠智慧医养居家设备,小区老年人生活环境更加安全、舒适,居家养老服务品质全面提升。

      5. 特困家庭深度救助机制(无锡市民政局)

      无锡市民政局按照省厅“救急难”工作部署,建立了特困家庭深度救助机制,主要针对无锡市区户籍的城乡居民推进“收入型”救助向“支出型”救助转变,旨在更好地保障特殊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对遭遇突发事件、重病大病、老年失能、教育负担、廉租房安置、家有残疾人康复等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六类人群,经社会保障、大病保险、各类救助(赔偿、补偿)和社会帮扶之后,家庭全部收入仍无力承担家庭必需支出的,可以申请深度救助。对申请深度救助的对象,按申请救助的前12个月内发生的家庭必需支出与家庭全部收入的差额,按标准进行分档按比例累进救助。家庭支出与收入差额小于1万元的给予20%的救助;差额大于1万元的部分,给予30%的救助。救助金原则上实行社会化发放,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直接支付到救助对象个人银行账户,对有特殊情况的可以发放现金。

      6. 社会救助对象失信惩戒机制(镇江市民政局)

      为预防和打击骗取社会救助行为,镇江市民政局联合市信用办,共同印发了《镇江市社会救助对象失信惩戒暂行办法》,对失信行为的标准、失信对象数据库的建立、失信信息共享、失信行为的分级分类惩戒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有效构建了社会救助对象失信惩戒机制。此外,《办法》还确立信用修复机制,对于失信对象非因主观故意发生失信行为的,可以申请信用修复,帮助失信对象重塑社会信用。该项目获得了民政部“社会救助对象瞄准与核对机制建设论坛”二等奖。

      7. 全面推进养老服务评估(南京市民政局)

      2014年12月11日,南京市民政局印发《南京市养老服务评估实施办法》,对评估内容、评估机构、结果处置进行全面规范,标志着南京市对所有养老服务工作全面实施第三方评估。迄今已评估了全市6万多名政府购买服务老人的失能状况、评估了全市400多家申报3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组织合格情况、11个区民政局开展养老综合改革情况、1230个社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情况;同时还为56万老人建立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养老组织可根据每位老人的具体情况提供“私人定制”式服务。此举准确界定了老人失能的具体情况和服务需求,体现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公平性,也确保了财政资金公开、公平、公正使用。

      8.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家老人(盐城市大丰区民政局)

      盐城市大丰区瞄准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核心问题,把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医疗保健列为居家养老服务重点,出台了《大丰区居家养老对象医疗保健签约服务工作方案》。该方案针对居家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需求,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提供且相对安全的项目,整合成普惠服务包、基本服务包等6个健康包,供签约老人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需求自愿选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府给予相应补贴。居家老人一年交100元就能签约一个家庭医生,并享受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等在内的10多项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此举既减轻了老人医疗负担,也改变了居家老人看病难的状况,实现从老人生病上门求医到医生主动入户看病的转换。此外,区政府拨专款对每个村卫生室实行标准化建设和配备,建立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区人民医院三级远程视频会诊网络,卫生院不能解决的病情,通过签约医生的专门绿色通道就可转诊到区人民医院。

      9. 开通清廉民政手机报(盱眙县民政局)

      盱眙县民政局2016年初开通“清廉民政手机报”,以手机短信、微信等形式向系统干部职工及时传递上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纪检监察会议精神和廉政动态,并同步在局网站党建视频和盱眙民政微信公众号中发布。此举旨在引导全县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知识的学习理解,增强反腐倡廉意识,自觉践行“为民、务实、清廉”服务承诺。盱眙县民政局这种创新廉政教育形式做法,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产生了积极效果,全系统无一人受到纪律处分。《光明网》《新华日报》等媒体对此予以了报道。

      10. 打造“爱孝福荣”民政文化(如东县民政局)

      如东县民政局注重民政文化价值提炼,坚持以促进民政服务为中心,大力弘扬人性人文理念。通过办好扶海大学堂——民政分堂,讲好“民政故事”,开展“5·10”党风廉政教育活动,提高民政干部职工拒腐防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爱、孝、福、荣”为代表的民政文化认同。如东县民政文化建设,提振了全县民政队伍精气神,促进了民政服务从特殊人群的“小众”向普通人群的“大众”转变,推动了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的转变,增强了社会的认知度,扩大了公众的参与度,提高了民政干部美誉度和影响力。《中国社会报》在2016年9月9日头版头条报道了如东民政文化建设典型事迹,如东县民政干部职工典型分别登上江苏好人榜、中国好人榜,成为传播民政文化新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