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鼓励开建城市“地下大动脉”,据不同类型确定造价标准

05.03.2016  12:09
 

 

南京江东南路的地下管廊 现代快报记者 顾炜 摄

  提到“马路拉链”,老百姓屡屡抱怨。如果在地下建宽敞的综合管廊,统一埋放各种管线,马路便可少受“开膛破肚”之苦。这是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住建厅厅长周岚一直关心的问题。去年她曾建议,在国家层面上立法,建“共同沟”——地下综合管廊避免挖路。今年,她仍然关注地下综合管廊。

  “地下综合管廊前期的一次性投资,相对于管线埋在地上大一点。但从长期看,是节省成本的。一旦建成即可一劳永逸,这是解决‘马路拉链顽疾’的根本之策。”周岚透露,苏州已获批成为全国首批10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早在2011年,苏州就建成投用了全省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获批成为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后,苏州将再建5个综合管廊,总长度31.16公里。而南京已有两条地下综合管廊,总长21.45公里,位于河西和浦口。

  周岚表示,原则上是新建区域、新建道路可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要结合改造更新区域,适当布局。不过她坦言,尽管社会各方广泛支持认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推进,但目前影响广泛推开的制约点是定价机制不够健全。

  为此她建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相关部委及管线主管部门,尽快系统总结第一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的经验,尽快出台更为明确具体的定价机制,区分不同类型的管廊,确定造价标准,提出各类管线入廊的费用分担比例。“在明确管线必须购买入廊的前提下,应将管廊建设带来的管线后期维护成本大大节约等因素纳入,综合分析研定。”周岚表示,这样具体明确的定价机制一旦形成,将大大激发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综合管廊的积极性,PPP模式有望较快推开,大大减少因马路反复开挖给百姓带来的不便和干扰。

现代快报特派记者 郑春平 鹿伟

2016年3月5日《现代快报》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