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召开第3期“现代化策论”智库研讨会

03.11.2017  23:22

11月3日,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与江苏转型升级研究基地联合召开第3期“现代化策论”智库研讨会,以“江苏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战略探讨”为主题进行深入研讨。党委书记、院长夏锦文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报告,章寿荣副院长主持会议,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刘德海,新华日报社总编辑、党委副书记双传学,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沈和,《群众》杂志社副总编辑苗成斌,省统计局副局长刘兴远,南京市社科联主席、党组书记兼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叶南客,省发改委规划处处长孙志高,苏州市委研究室副主任钱洪明,徐州市委研究室副主任董现荣,南通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周锦南,泰州社科联主席倪郭明等领导和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先后发言。我院有关研究部门、各分院的部分专家学者,科研处、宣传办及新闻媒体代表参加会议。

夏锦文在“在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探索江苏区域现代化之路”主题报告中,围绕省委书记娄勤俭“努力探索符合客观规律、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江苏特点的区域现代化之路”的部署,重点阐述了江苏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认清“江苏使命”、扛起“江苏担当”、做出“江苏表率”等问题。他指出,首先,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区域现代化夯实基础。除了发展水平接近高水平经济体门槛、发展整体质量达到较高水平,全面小康建设进程走在全国前列等发展成就以外,江苏还具备地缘条件突出、创新能力强、省情与国情相似等成为我国现代化先行地区的优越条件。其次,要找准江苏区域现代化发展的重点方向。借鉴现代化先行国家发展经验,加快发展动力转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推进共同富裕,提升人的现代化水平,从而实现物质基础充分发展、苏南苏中与苏北的平衡发展、人民群众之间的平衡发展和经济社会平衡发展。第三,明确江苏区域现代化发展的重点路径。遵循中央嘱托,强化顶层设计,把先行探索作为江苏区域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把“创新立省”作为江苏区域现代化的核心动力;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把“质量强省”作为江苏区域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把“共建共享共富”作为江苏区域现代化的价值诉求;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把“好生态”打造成江苏区域现代化的显著标志。

夏锦文还提出江苏区域现代化应特别注意的五方面问题:一是找准江苏在全国现代化乃至世界现代化格局中的定位和内涵,做到目标更清晰、方向更精准、动力更充足。二是在全球视野中把握江苏区域现代化的比较优势,探索如何充分彰显江苏优势的思路和举措。三是认真面对江苏现代化进程中新型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国际化带来的挑战,研究有效应对方略。四是突出“强富美高”新江苏中的“社会文明程度高”要求,谋划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提升公民素养、建设现代文明。五是重视开展前瞻性研究,避免落入“现代化陷阱”。

与会领导、专家围绕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刘德海认为,江苏现代化发展要从宏观层面强化时代意识,认清发展定位,明确在国家现代化中的使命担当,从社会主要矛盾转换的角度理解现代化。双传学认为,江苏探索现代化之路要处理好“局部与总体”“特殊与一般”“ 内力与外力”三个关系。叶南客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更加突出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发展促进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沈和认为,江苏现代化主要特征表现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标杆、以城市群为支撑、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苗成斌从选择路径、遵循规律、内生动力等角度分析新时代江苏区域现代化建设的新理路。刘兴远围绕江苏如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对策建议。孙志高从夯实基础、强化动力和提升软实力等方面提出现代化发展路径。钱洪明、董现荣、倪郭明等就苏南、苏中、苏北现代化建设问题先后交流发言。

章寿荣副院长在会议总结发言中提出,社科工作者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努力探索符合江苏特点的区域现代化之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调研江苏气象工作 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当好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
  11月7日至11日,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雅鸣到江苏调研指导气象工作,看望慰问基层气象干部职工。刘雅鸣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发挥排头兵作用,推进江苏气象事业全面发展,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