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首现个人不动产信托式捐赠 九旬老人捐房助人

21.12.2017  20:28

        20日,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南京公证处签署合作协议,开启遗嘱信托式捐赠新模式的探索。90岁的南京市民李成贤(化名)将成为首例遗嘱捐赠不动产的信托计划委托人。

        李成贤老人不久前来到南京公证处,要求由公证处做自己遗嘱的实际执行人,在自己过世后对房产进行变卖,将所得钱款的四分之一遗赠给他最喜欢的侄子,其余部分捐给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帮助和自己一样的孤寡老人。

        该遗嘱的执行难点在于,老人遗嘱中并没有房产的直接继承人,变卖过程中可能出现执行困难。南京公证处受其委托,对老人的家庭情况、财产情况进行详细调查,遵照其意愿,为老人订立了遗嘱并担任此次遗嘱的执行人,监督确保老人心愿达成。南京公证处和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正就此与国土、法院等部门协调,而就在上个月,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还委托南京公证处成功帮助一位85岁的老人办理遗嘱,其存款将在百年后捐出。

        数则老年人主动要求立遗嘱捐赠财产的案例,打开相关公益基金会的发展思路。由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发起创立的省内首家遗嘱库——博爱遗嘱库负责人贺梦莹介绍,短短一年多,他们已为近4000人订立遗嘱,人群覆盖13个设区市。98%的人订立遗嘱是为了传承房产等不动产,其中70-80岁年龄段占大多数。我省有1700多万老年人,随着高龄化社会的到来,订立遗嘱的社会需求快速增长,遗产继承规范化、法律化系大势所趋。很多再婚家庭、子女众多家庭以及资产高净值人群,为避免遗产纠纷亦理性选择订立遗嘱。

        在这过程中,老人的遗产处置需求越来越多元,捐赠财产、回馈社会的公益慈善类遗嘱需求日益增多。所捐赠财产类型,除了存款、现金等,还有房产、股票甚至古玩。博爱遗嘱库依托100多名公益律师,为全省6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服务,但涉及这类形式复杂的财产捐赠,不仅办理流程繁琐,而且鉴于目前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多家机构配合才能完成。

        庞大的老年人群体,特别是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老人如何处置自己的财产,正成为一道社会难题。南京公证处负责人张朝晖介绍,近两年他们办理了6000多例老年人遗产公证,社会需求的确很大。今年10月,南京公证处还为此创新成立了家事法律服务中心,“司法+公益”理念今后将在社会治理领域得到更加独特的体现、起到更深远的作用。

        中国公证协会副会长王珏也认为,我国有必要建立“综合性公证养老服务”体系,引入公证制度帮助老年人解决家庭问题,家事领域中的其他问题也就随之相对容易解决或避免发生。

        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负责人说,此次李成贤老人的财产公证捐赠,掀开一次跨界合作、优势互补的有益探索——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具有公募资格,可以接收社会公众的公开捐赠;南京公证处是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部门之一,在家事领域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具有特殊优势。今后,双方将紧密合作,为老年人构建“以和为贵”的家庭法律关系,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提供监护、公益捐赠、公益慈善信托等方面的专业服务。

        对老年人捐赠出来的身后财产,具体该如何使用和监管?国家《慈善法》和《江苏省慈善条例》的相继实施,为慈善信托、遗产公益捐赠等新的慈善方式扫除了障碍。目前,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正与南京公证处共同筹备,将推出省内最大的慈善信托计划,预计募集规模超过1亿元,由基金会作为捐赠受托人、南京公证处作为信托监察人,确保慈善财产的监管使用更加公开透明,让爱心人士的意愿顺利实现。(唐 悦)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