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环保模范城市 加速淮安绿色崛起

20.11.2015  16:23

  淮安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工作综述

 

 

  淮安是一座快速崛起的工业新城,盐化工新材料、特钢、IT、食品四大主导产业不断壮大,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两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淮安更是一座风光秀丽的生态水城,境内拥有美丽的洪泽湖、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古老的大运河、里运河、古淮河、盐河四河穿城,水域占市域面积的四分之一,被称为“漂浮在水面上的城市”。

  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我国新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勾勒出了“十三五”时期绿色发展蓝图,明确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要在改革和发展中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而坚持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一直是淮安多年推进全市工作的基本遵循和宗旨。2010年,淮安被国家环保局命名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了巩固深化“创模”成果,2012年,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明确建成生态市的奋斗目标。2013年,市委六届三次全会在报告中清晰有力地强调,把生态优先作为新时期淮安发展“六大战略”之永恒战略予以推进,提出美丽淮安建设理应走在美丽中国、美丽江苏建设的前列。

  五年来,全市不断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力度,增加环保投入,深入实施了“碧水、蓝天、洁净、绿化、宁静、绿盾”等工程,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与管理的力度,进一步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和环境面貌,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领导重视  坚持生态优先

  “白天深呼吸,晚上数星星”的良好生态,一直是淮安一块靓丽的城市名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这张国家级“绿色名片”,淮安格外珍惜。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都坚持将生态文明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同步考核、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同步发展,努力使生态环境成为展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品质和魅力、吸引各类优质资源要素的王牌,成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王牌,成为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王牌。

  市委书记姚晓东、市长曲福田高度重视创模复核工作,多次走进城市角落实地督查,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对创模复核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部署,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并高规格成立“四城”同创领导小组、协调小组,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协调小组由市委副书记挂帅,各县区及市直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全市成立十个专项工作组,全面加强各专项治理和督查指导。

  市政府分管领导每月召开生态环保工作例会,坚持问题导向,现场曝光问题、交办问题、会办问题、督办问题。扎实开展“美丽淮安”生态保护督查行动,市纪委、市监察局、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定期督查通报,限期督促整改,确保创模复核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产业转型  促进绿色增长

  发展绿色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强力推进。

  近年来,淮安坚持把“生态”引入经济学,走低碳、循环发展的绿色发展道路。加快全市服务业载体建设,着力打造历史与现代传承、文化与经济融合、特色与创新并举的苏北地区最重要的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中心,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达43.3%;深入实施主导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倍增、传统产业提升“三大计划”,盐化新材料、特钢、电子信息、食品四大主导产业迅速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台资新高地、中国新盐都有力崛起;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农业建设原理,大力推行各种行之有效的生态农业模式,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我市率先在全省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先评估后验收制度,5年来共有115户企业通过审核验收,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标。坚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应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引导重点用能企业实施火炬气回收等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对电力、造纸、印染、化工、钢铁等行业主要污染物总量实施行业平衡,实施了高额投入,严格考核问责,确保了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在实现GDP快速、健康增长的同时,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GDP用水量,主要污染物削减量逐年下降。日趋呈现的绿色经济结构,为淮安的发展提供了环境容量,构筑了发展优势,赢得了发展先机。

   综合整治  深化“创模”成果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气更净了。

  “碧水工程”让主城区的水环境得到升华,钵池山公园、清晏园、石塔湖公园处处碧水荡漾,全市地表水水质达到国家水质功能区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蓝天工程”加强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和城市扬尘的污染防治,空气质量全面改善,今年截至11月15日,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19.1%,降幅位列全省第二。“洁净工程”不断夯实我市环境保护基础,中心城区相继建成五座污水处理厂,共32.5万吨/日处理能力,总服务面积达210.6平方公里;建设了日处理200吨的污泥干化系统工程;中科垃圾发电、盱眙垃圾发电厂规范处置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淮安中油优艺环保处理中心集中安全处置医疗废物。“绿化工程”加大了沿湖、沿山体、沿河道、沿路绿化力度,古淮河生态园、里运河生态文化长廊、钵池山公园等城市绿地划为永久性保护绿地。“宁静工程”让机动车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工业噪声以及社会生活噪声等均得到有效治理,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始终保持在100%,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绿盾工程”加大生态环境监管力度,积极回应城百姓关切,保障一方生态环境安全。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淮安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逐年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指数名列全省前茅。

   共建共享  守护绿色家园

  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使城市变得更美丽;深化“创模”成果,也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

  创模的受益者是淮安市民,参与者同样是淮安市民。创模得到淮安人民的拥护和积极响应,通过绿色企业、绿色机关、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等创建宣传活动,“创模”的“足迹”遍布社区、企业、机关、学校、村镇等每一个角落。 “爱家园、随手拍”、“公众看环保”、生态环保万人征文比赛、书画比赛、摄影比赛、“全市环保知识竞赛”、“走进环保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受到众多市民的热捧。

  通过创模,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如今,共建共享早已在淮安市民的心中荡开涟漪,守护绿色家园已成为大家的共同意愿和行动。

  “创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深化“创模”成果永远在路上。今后,560万淮安人民将以恩来精神为不竭动力,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周总理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的殷切嘱托,积极抢抓省委、省政府支持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政策机遇,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切实把巩固“创模”成果融入到日常环保工作中,走一条既符合生态文明特征、又推动淮安跨越崛起的科学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