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 “奇葩”背后的众生风景

23.10.2015  16:16

 

        王蒙 (1934~)当代著名作家,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2015年8月,80岁的王蒙凭借《这边风景》获得茅盾文学奖。小说《奇葩奇葩处处哀》为其最新作品。

        作家王蒙的现实主义小说集《奇葩奇葩处处哀》近日出版,是王蒙2015年的最新作品,也是他小说创作历程中一个全新尝试。他评价这本书为耄耋之年五味俱全的新鲜新作,有不少读者看了之后惊呼,很难想象这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写的。

        创作源泉未曾衰减

        “女人都是奇葩,吕是力量型葩,连是周密型葩,那老师是贵族型葩,淑贞是在小说里主人公的原配夫人,淑贞不仅是葩,淑贞是根是树是枝是叶,没有奇葩,这个世界将会窒息。”小说中这样写道。那个曾经青春热血般创作《青春万岁》《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等当代著名小说的王蒙,步入新世纪,他的声望不曾衰减,创作源泉也未曾枯竭。他的小说不再是青春偶像派的至爱,而是生长出一副令人啼笑皆非、机锋暗藏的“奇葩相”。

        新书收录了王蒙最新创作的《奇葩奇葩处处哀》及另外3个短篇小说。其中《奇葩奇葩处处哀》讲述了一个局级干部沈卓然在丧妻后择偶再婚过程中,遭遇4个奇女子的故事,以一个男人的视角反映了当下生活中女人奇妙的择偶标准及人生追求,生动幽默地描写了各种价值观对人们的影响。

        “‘奇葩’本是含称赞的褒义词,是一朵非同凡响的花,一朵非常好的花。而在网络上却演变成了匪夷所思、不合情理、胡作非为等意思。”王蒙这样诠释他小说中的“奇葩”:奇葩是一种开玩笑的说法。书中男主人公的各种经历,大家感觉很奇葩,匪夷所思,但是你要体验一下,每一个人都不是为了奇而奇,而是所受的遭遇、追求、困难,从而导致了奇葩的产生。从表面上看这本书很好笑,但是越读越被其中悲天悯人的情怀所触动。

        小说肩负众生 与人间悲欢

        《奇葩奇葩处处哀》这一书名,让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想起《蔷薇蔷薇处处开》这首歌。“王老这本书写了钻石男,也写了奇葩女,写了众生,写了世俗。《奇葩奇葩处处哀》说的是一个众生的问题,所以你看这里写的这么多的东西,奇葩在哪,其实就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点尺度,有自己的一点偏执度,有自己的拧巴,我们的这个俗世里,人人都有这样一点磨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众生的悲欢就是这个俗世的悲欢。大家忙忙乎乎,每个人都在盯着自己的小目标,拼命地战斗。那么同时,我们也看到正是在这种过程中能看到欢乐,所以我觉得这本小说是肩负众生、肩负人间悲欢的一本书。”

        无论是《奇葩奇葩处处哀》,还是其他3个短篇小说均为王蒙近期以现实生活中的女性为主角的新作。说起王蒙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李敬泽认为,从《青春万岁》到《这边风景》,王蒙比较喜欢写特别纯洁的人,美丽又纯洁的女性,后半段,特别是从《奇葩奇葩处处哀》,可以看出他特别喜欢写这种比较作、比较闹的女性形象。“这里有时代的变迁,当然也有老爷子自己特殊的想法。”

        奇葩之所以奇,不仅在于她们的奇葩风格,更在于造成她们奇葩风格的人生遭遇,在于塑造、挤压、摇荡着她们人生的社会与历史。书名看似有些“怪”,但细看却暗藏了作者的用心:小说中的女性各有各的苦衷和欲望,她们背后传达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与不理解。

        王蒙则称,改革开放以来,女性群体所表现出来的——追求平等、追求奋斗过程中所暴露出许多出人意料的行为。出人意料有的时候很可笑,但是出人意料也有她的悲哀。“这么看吧,很可爱;那么看吧,很可笑。这就是人性各种酸甜苦辣,随着年龄的长大,随着社会的开化,会有这样各个方面的感受。”

        没有什么能够 代替文学与阅读

        作家萧军长期受到磨难以后,说写小说跟娶媳妇一样,是年轻的人的事情。王蒙笑言,虽然已年过八十,但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书中《奇葩奇葩处处哀》及其他3篇小说,是王蒙一口气写下来的。同时在2015年4月的《人民文学》《上海文学》《中国作家》上发表。“我年轻的时候都没有这样的成就。”王蒙说道。

        谈及当下流行的IP热及影视剧改编,王蒙说,这部小说能改编成电视剧也很好。那样,它的受众会增加10倍、20倍、100倍、1000倍。但让他又有些矛盾,语言是人思维的主要依托,如果要是搞得非常地直观、形象,思维反倒不发达。没有什么可以代替文字,没有什么可以代替阅读。“读不下《红楼梦》,只能看电视剧,这对《红楼梦》原著是一个灾难,所以不管有多少人迷电视剧,我觉得不能代替阅读,不能代替单纯的文字所带来思维上的促进效果。”王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