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沉]王敦成为长江中游“老大” 让司马睿天天担心受怕

20.05.2015  14:15
  荆州领导人山简天天醉酒。资料图   看以往期数可扫二维码。

  

  新华报业网讯 西晋末年到东晋初,南方的扬州一带发生三次叛乱,周玘“三定江南”,成为主角。但他只是种树,摘桃子的是司马睿,成为长江下游的“老大”。

  荆州一带则发生了四次叛乱,平叛的主角是王敦。替他人做嫁衣这样的傻事,王敦不会做的,每次吞并对手后,实力滚雪球似地增长,成为长江中游的“老大”。两个“老大”上下对望,司马睿被看得胆战心惊,两腿打晃,患上了严重的焦虑症。

  王衍让他成为封疆大吏

  王敦并不是白手起家,第一桶金来自于家族。

  西晋末年,位居太尉的王衍预感到暴风雨即将来临,司马氏的公司已分崩离析,破产是迟早的事。王衍为了保全家族,决定提前转移资产,为成立新公司做准备。

  青州(包括今天山东等地)和荆州都是军事要地。王衍对司马越提出:让弟弟王澄担任荆州刺史;族弟王敦担任青州刺史。司马越同意了。两人上任前,王衍千嘱咐万叮咛:荆州有倚凭长江、汉水的坚固,青州有背靠大海的险要。你们两个镇守外地,而我留在京都,称得上是“三窟”了。

  王衍这种无耻的话,节操碎了一地,当时遭到无数人的鄙视。

  司马越后来征王敦回洛阳,不久外放他为扬州刺史。潘滔就劝司马越说:王敦这个人到偏远的地方,会肆意妄为,将来恐怕控制不住啊。司马越不听。

  司马睿坐镇东南后,预感到这个人不太听话,征他做尚书。王敦觉得没有了兵权,坚持留在扬州不上任。继任的扬州刺史不久死了,司马睿只好再次任命王敦做扬州刺史。

  王敦平定了四次叛乱

  王敦真正发家,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平定了荆州一带的四次叛乱。

  这里先介绍一下地图的变化,到西晋惠帝的时候,和三国相比,多了江州和湘州。主要的原因是扬州、荆州实在太大了,朝廷总觉得不安全,于是像切蛋糕一样多切了两刀。

  江州:三国时扬州、荆州相连。朝廷把扬州、荆州分别切出来一部分,置江州,包括今天江西的大部,以及湖北、湖南、浙江等地区。相当于夹在扬州和荆州的中间。行政中心在今江西九江。

  湘州:又把荆州分成两半,相当于现在的湖南这一带,行政中心在长沙。这就是湖南叫“”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