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 白领放弃十万年薪辞职当农民

12.07.2016  15:16

 

王宁在基地查看芦笋母苗生长情况。盛义摄

 

出生年月:1980年8月

 

星座:狮子座

 

喜欢的颜色:绿色

 

创业项目:芦笋种植

 

王宁本是辽宁人,大学毕业后,他和来自江阴的女友韩青同时被北京一家大型批发零售公司录取,数十万元的年薪,让他们很快在北京站稳了脚跟,买了房子成了家,小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2008年,王宁的姑妈代理了美国的一个微生物肥料,让他负责江苏地区的销售。王宁刚开始有些忐忑,但经不住姑妈的劝说,便答应了下来。既然答应了,王宁就决定好好干,他几乎走遍江苏的每个乡村,推销自己的产品。为了让大家能直接看到效果,他开始考虑成立自己的样板基地。

 

不久后,意外的机会出现了。韩青的父亲癌症化疗,白细胞指数一直上不来,医生建议每天多吃芦笋,可江阴市场上根本买不到,王宁只能托上海的朋友买一些新鲜的芦笋寄过来。“江阴已经算发达地区了,但依然很难买到芦笋。既然芦笋这么有市场,我们何不自己种呢?”在一次农业展会上,王宁碰到了马桥镇徐周村党委书记徐忠祥,了解到徐周村正在寻找合作农业项目。靖江距离江阴不远,不仅有他需要的土地,还能方便照顾岳父。于是,他把基地选在了徐周村,小夫妻俩卖掉了北京的房子,拿着200万元启动资金,在徐周村开始种植芦笋。

 

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徐周村积聚了150亩的土地,王宁从基础建设开始,搭建钢结构大棚。“没有坐的地方,一天要顶着烈日在地里站七八个小时,晚上累得都动不了。”说起刚创业的艰辛,王宁有苦有泪。为了掌握最纯熟的种植技术,他请来了一位种芦笋半辈子的老人,跟着老人学技术。“芦笋不算是容易种植的品类,一环扣着一环,有一步不到位,就会产生一连串的问题。”半年下来他们基本掌握老人的手艺。

 

到了芦笋种植的第三年,基地里终于能批量出售芦笋了,产量最高的一年有7000斤左右。王宁又租下了350亩地,把所有的收入继续投入进去。经过八年的埋头苦干,原本荒芜的土地架起了百余个钢结构大棚,往里望去,棚内整齐划一的田畦上,长出一根根碧绿的“小杆子”,现在每年能产生五六百万元的效益。

 

基地规模日益扩大,王宁成立了碧波蔬菜专业合作社,除了正常的绿色芦笋之外,他还培育出了鲜见的紫色芦笋,获得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可。同时,他还进行芦笋的深加工,开发出了芦笋粉、芦笋茶叶、芦笋面、芦笋饼干、芦笋粉皮、芦笋糖等产品,大受消费者欢迎。

 

对话创业者》》》

 

问:农业项目靠天吃饭,遇到天灾时,如何应对?

 

答:近几年来,每年梅雨季节都会降几场大暴雨,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正在成长关键期的母苗被大水浸泡,一点办法也没有,每年都会因此损失一百多万元。建议想创业的年轻人,如果要投资农业项目,神经必须够“大条”,天灾的确是农业项目的“大敌”,而且让人束手无策。

 

问:如果知道创业过程这么辛苦,当初还会选择创业吗?

 

答:我觉得我的运气很好,第一次创业就取得了成功。创业的过程的确很辛苦,但收获的幸福也非常美妙,我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问:还准备再扩大种植规模吗?

 

答:基地目前一共有近500亩土地,七八十个大棚,近期内不准备再扩大规模。我们可能还会再开发一些深加工产品,让芦笋这个好东西被更多人知道、欣赏。(全媒体记者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