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1万毫升 社区医生爱心出诊获居民点赞

24.08.2015  18:13
              这几天,在广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沈国华医生尽管已经退休仍坚持出诊忙个不停。“社区的许多居民对他都很熟悉,他也了解不少人的病情,退休后被留用坚持出诊,是因为大家还需要他。他累计献血1万毫升,更是受到居民的点赞。”23日,广益街道办事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对于医生来说,无偿献血体现了对病人的直接关爱。谈起第一次献血的经历时,沈国华说,那是在1992年,当时听到媒体报道一个病人因未能及时输血而死亡的消息感到十分震动,于是就有了献血的念头。从此以后,血站就常常出现他的身影,他先后四十余次参加无偿献血,累计献血已达10400毫升,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还获得省红十字优秀会员、无锡十佳爱心使者等荣誉称号。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每次献血后,沈国华从不休息,仍一心扑在工作上。对此,沈国华说:“临床血源紧张,如果病人急需输血来挽救生命,而医院不能及时取到血,就会影响治疗效果。无偿献血弘扬的是人道主义精神,医生当然也应积极参与。”               沈国华业务上刻苦钻研,多年来积极参加各种学术讲座和业余医学科技培训班,坚持不懈自学钻研医疗技术,不断提高诊断疾病的能力。一位病人经多家医院诊断为肝癌,这让病人整日痛苦不安。沈国华为其详细检查,并且详尽地了解病人的病史、生活经历等诸多环节,经综合判断,考虑病人可能是患上一种叫肝包虫的病。经过进一步检查,确诊此病,对症下药,果见成效,病人激动的眼泪涌出了眼眶。               有的病人平时心情不太好,不愿配合医生治疗,沈国华总是耐心沟通,化解病人的消极情绪。有个住院病人经沈国华确诊患了骨髓瘤,要求做骨穿,病人很不理解,觉得医生是拿他做试验品,还大发脾气,这让一些年轻的医生急得掉下了眼泪。此时沈国华来到床前,对病人善意地诱导,耐心地讲解,最终感动了病人,骨穿结果证实了他的最初判断,病人得到了有效治疗。对待病人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沈国华不怕脏不怕累的举动让人感动。有一次,社区来了一位病人,由于长期便秘,面色萎黄,痛苦不堪,在灌肠未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沈国华毅然用自己的手为病人挖出大便,没有丝毫的怨言。还有病人在留院输液期间无人陪护,沈国华就当起了“临时家属”,为病人倒开水喝、倒大小便、呕吐物。冬天病人输液手部冷,他还为病人冲热水袋。               医生取得患者的信任靠的是高质量的服务和高尚的医德。在社区行医生涯中,沈国华收到很多锦旗,但他从来不挂出来,在他的心里病人始终放在第一位。连年来,沈国华被评为市、区、街道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沈国华说:“医者,先做人,后行医。”一年到头,沈国华早上班、晚下班,夜间或节假日随时被唤去医院抢救病人是常有的事。对于一些年老休弱的病人,他主动送药到家,常利用休息时间为患者上门服务,近年来累计达几百余次。但当他爱人开刀住院需要他陪护时,他却“没时间”,而是让人代劳,自己跑到医院上班,因为他放心不下医院的危重病人。(安宇)  编辑: 龚倩、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