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六个坚持” 促进产业发展

13.03.2015  12:08

 

2014年,江都区粮食局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主线,动员组织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搞活粮食流通,推进项目建设,加强行业管理,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坚持求真务实,学教活动扎实有效。认真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展有序,扎实深入,务求实效。活动组织周密。加强领导,建立组织,精心制订实施计划,将学教活动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一手抓活动开展,一手抓业务经营,努力做到两促进、两不误。问题查摆深刻。召开多个层面的座谈会,通过下发征求意见表、走访,共收集到种粮大户、基层干部职工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20条,涉及联系基层、服务粮农、队伍建设以及加强基层企业财务管理等方面;党员干部深刻剖析存在的“四风”方面的问题及原因,为整改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整改落实到位。对排查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与措施,共出台、完善了12条规定或管理办法,以制度管人管事,规范行为。对大家十分关注的经营风险防控建议,建立业务监管协调机制,实施监管全覆盖。全年共使用各类信贷资金8.24亿元,未发生挤占挪用,实现了银企双信。

二是坚持深化改革,运行机制不断优化。对购销企业第六轮改革第二年度的运行方案进行完善,大稳定、小调整,方便基层拓展经营业务,努力保持购销企业平稳发展。经营机制更加灵活。总公司对基层经营统筹由过去的分别以收购量和资金使用双重计算,改为以资金使用计算,让企业充分用足用活资金,实现了信贷资金对经营支持作用的最大化。花荡点作为总公司的收纳库直接管理,保持总公司经营龙头一头对外,10个独立核算单位为骨干,5个收纳库为补充的“1+10+5”流通格局。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委派会计集中办公,明确职责,统一管理,从机制上延伸管理的触角。对《江都区国有粮食经营业务监管办法》进行修改完善,明确执行主体,增加处罚措施和信用评价体系,对经营业态好、操作规范的单位在信贷资金上作为重点支持的对象,让其更好地发展,业务监管更具有可操作性,责任更明确。购销企业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兑现,结果予以公示,公开透明。发展成果惠及民生。明确企业负责人、职工的最低工资水平,从去年开始为他们缴纳住房公积金,让干部职工共享发展改革的成果。

三是坚持做强主业,实现农企双赢目标。各粮食购销企业确立“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的购销理念,内外市场并重,一手抓本地粮食的购销,一手抓外购外销业务的拓展,努力搞活流通,稳量增效,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上发挥了国有粮食部门的主渠道作用。严格执行收购政策。托市收购与市场化收购双轮驱动,夏秋两季全区分别有22个、11个库点执行托市收购政策,让种粮农民享受到国家的惠农政策,其余收购库点以市场为导向,把购得进、销得出、防风险与敞开收购有机统一起来,灵活购销,避免出现农民卖粮难。全年共收购托市小麦9.5万吨、粳稻4万吨,创近年来新高,其中二等小麦占30%,让农民得实惠,仅价格因素农民多增收3000万元以上。抢抓机遇灵活购销。与本地社会各类经营主体合作,联合经营,优势互补,以销促购。为龙川面粉代购小麦近2万吨,避免了区域内争抢粮源恶性竞争,实现了双赢。继续扩大外购外销,采取订单、委托、代储等多种形式,为上海、苏南等地储备企业提供轮换粮源2.6万吨,开辟西南区域市场,为茅台集团等企业组织高粱、小麦等酿造原料1.5万吨,在提供配套服务中稳定了经营。地方储备扩充到位。与财政、农发行等部门沟通协调,在抓好原有地储粮库存管理的同时,着力做好新增**吨储备库存的扩充,提前一年完成扩储任务,确保全区地方储备粮油库存真实、质量达标、管理规范,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奠定了基础。

四是坚持依法行政,粮食市场规范有序。认真履行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的市场监督检查职能,扎实开展各类涉粮执法活动,严厉打击违规收购行为,全区粮食收购市场秩序稳定。整合执法力量。借助区粮食流通联席会议平台,整合强化执法力量,增加充实水务部门为组成单位,加强出境闸口的管理,联合执法涵盖面更广,更有针对性。夏粮收购期间,公安、工商、交通(海事)、水务等部门联合行动,开展涉粮执行检查,确保了联合执法的效果。完善监管体系。依托粮食流通执法大队,健全分片监管机制,建立分级监管网络,构建有效的监管体系。对1项行政许可、12项行政处罚、2项行政确认梳理细化,制定自由裁量基准,规范权力运行。在系统内部,成立4个片区粮食收购市场监管督查组,并抽调持有执法证的人员组成专职执法小组巡回督查,构建立体式管理网络。区粮油质量监测中心顺利通过了国家级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提高执法效果。开展全方位的监管,重点检查粮食收购质量、价格、统计制度的执行,严厉查处各类涉粮案件,规范经营者行为。对外来10家收购主体备案管理,召开50多家其他社会经营主体政策业务培训班,增强依法依规经营意识。圆满完成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库存清查工作,账实相符。   

五是坚持项目建设,仓储条件明显改善。按照“三改造三提升”的要求,省粮食局下达我区危仓老库维修改造投入计划1520万元。系统上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科学安排,项目建设如期完成。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的危仓老库维修改造领导小组,粮食、财政部门建立联络协调机制,密切配合,区财政300万元配套资金和企业自筹资金足额到位,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健全监督体系。项目阳光操作,规范工作程序,公开招投标,并邀请纪检部门跟踪监督,努力打造廉洁工程。在施工中,以省局下达计划为基础,根据各库点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增减项,总投入比原计划增加430多万元,做到应修尽修,修一处成一个。狠抓质量管理。把质量管理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并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聘请2个专业的监理公司对项目进行全程监理,同时组织抽调精干人员专门负责维修改造工作,构建监理单位、局维修小组和库点负责人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努力建设优质工程。郭村、锦西、东汇3个库点分别安装了可视化管理系统,实现同省粮食局平台数据上传和远程视频可视化监控互联互通。此项目的顺利完成,极大地改善了全区仓储设施条件,为农服务能力极大提升,所容库貌焕然一新。

六是坚持服务宗旨,作风建设扎实推进。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服务群众,服务发展,重塑部门的新形象。服务支持力度加大。主动与农发行、商业银行对接协调,提前落实粮食经营所需信贷资金规模,除发挥农发行信贷支持主渠道作用外,针对外购外销资金瓶径,争取到农商行、招商等银行的贷款额度8000万元,为扩量增效提供有力支撑。去年夏秋两季收购,及早筹集资金下拨基层,由过去“粮等钱”为“钱等粮”,极大地促进了基层收购。帮助扬仙、神谷协调解决融资、加工原料组织等困难,促进企业稳定发展。仙龙粮机申报了3个高新技术产品,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廉洁守法意识增强。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基层国有企业负责人遵守法律,在目标管理体制下依法依规经营管理,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知法守法意识。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粮库活动,邵伯粮库争创市级勤廉示范单位,郭村、高徐打造成为廉政风险防控示范点。部门形象有效提升。区粮食局走进行《清风在线》,振兴桂清粮油经营部等3家创成扬州市放心粮油示范店,向社会展示了部门的新形象。郭村所与农机合作社多元投资150万多元新建日处理200吨烘干机,受到种粮大户们的欢迎。神谷米业依托区农产品质量信息平台,“宝康”牌大米包装增设二维码标识,在第十二届江苏名特优农产品(上海)交易会上,展示了品牌风采。(江都区粮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