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犯罪分子如何盗取银行卡信息

13.04.2016  19:00
  要想把银行卡里的钱转走,通常不是一两个犯罪分子能够完成的。他们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在这个链条上分工不同的犯罪分子,通常是用只加熟人的QQ群进行交流、交易。在群里犯罪分子将银行卡信息称为“料”,搜集银行卡信息的人叫做“下料人”,而把银行卡的钱往外转的人叫做“洗料人”。从“下料人”手里买“料”是整个犯罪的第一步。那么,这些“下料人”的“料”是怎么来的呢? 方法1:伪基站发送钓鱼短信 很多人都有过相同的遭遇,就是收到了类似10086、95533等所谓的电信运营商或银行发来的短信,登录后被要求输入密码。这些其实都是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包装”后发送给用户的含有钓鱼网站的短信。某个杀毒软件平台上监控到的钓鱼网站,半天时间就有超过1亿次的点击量。在这些钓鱼网站的虚假网页上,用户登录后就会被要求输入账号、密码、姓名、身份证号、银行预留手机号等信息,而一旦填写了这些信息,骗子就可以把用户的钱骗走了。 方法2:免费WIFI窃取个人信息 除了使用钓鱼网站获取个人信息,犯罪分子还会利用免费的WIFI来窃取个人信息。一个WIFI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它的架设者是谁,如果是骗子或者是黑客架设了一个免费WIFI,用户一旦接入,所有互联网的数据都可以被黑客监听或窃取。 方法3:改装POS机提取银行卡信息 除了以上两种获取信息的方式,犯罪分子还有第三种方法——那就是利用改装的POS机提取用户银行卡信息。而对于这些信息,犯罪分子通常会等半年以上才把信息出售,目的是让消费者积累大量POS机消费记录,这样警方就无法追查是哪台POS机提取了银行卡信息。 银行卡在身上,钱为什么没了 完成了“下料”的工作,在这个黑色产业链上,下一步就是将受害者银行卡里的钱转出来,犯罪分子把这个步骤称为“洗料”。这也是很多受害者最疑惑的地方——我的钱究竟是怎么没的? 在QQ群中,每天都会有很多人发“洗拦截料”的广告。这些人被称为“洗料人”,他们把受害者银行卡里的钱转到“料主”指定卡号的卡里,从而获得30%到50%的提成。“武器”就是用户的短信验证码。 方法一:手机中毒,拦截验证码 验证码是金融机构在用户进行诸如修改密码、转账等操作时,向用户预留手机号码中发送的一次性密码,没有验证码无法进行操作。而要想获取验证码,犯罪分子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向目标手机发送木马病毒。只要受害者点击木马程序,手机短信内容就会被犯罪分子拦截。犯罪分子通过事先掌握的银行卡主的个人信息将银行卡绑定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然后把钱转走。而此时受害者的手机既收不到消费提醒也收不到验证码,卡里的钱就这样被转走了。 方法二:干扰手机,拦截验证码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通过特殊的改装设备对手机信号进行干扰拦截验证码。 但该方法有限制条件,那就是设备必须在目标手机一公里范围内。犯罪分子怎么确定目标位置呢?一般就是给目标打电话,说是送快递的,你这个地址写得不是很清楚,让他把地址再说一遍,只要他把地址说出来,我们就能在一公里范围之内拦截他银行卡的验证码。   公安部通缉十名特大通信网络诈骗犯 公安部于4月10日发出A级通缉令,公开通缉十名特大通信网络诈骗犯罪在逃人员。这十名在逃人员是:赵建国、廖辉才、文龙坚、廖乃建、肖日初、吴春燕、谭敦辉、吴木星、王文龙、林永锋。 公安机关希望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有关线索,同时检举、揭发通讯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如果发现有关情况,请及时拨打110报警。 对提供线索的举报人以及检举、揭发有功人员,公安机关将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