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国际标准半数以上出自无锡
3月28日,喜讯传来:国际标准组织新设物联网金融标准研究工作组,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成为牵头召集人。这意味着我国物联网金融的引领地位终获国际认可!
何为物联网金融?“举个例子,就是运用传感器、数据采集等物联网技术,对钢铁等大宗动产的原料采购、运输、仓库管理等环节进行全过程无遗留监管,从而建立更为客观的信用体系,银行得以安心发放贷款。” 江苏“双创”人才第一批入选者,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感知集团董事长刘海涛说,金融的核心是信用评级体系。此前发生的钢贸等信贷危机正是因为银行缺乏对动产质押物的监管、信用评级的主观差错而导致的。物联网金融的出现,降低了虚拟经济风险,目前已在全国7家银行开展,到去年底共为实体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约30亿元。
作为物联网技术的“杀手级应用”,物联网金融将深刻地改变银行、证券、保险、租赁、投资等金融领域的诸多原有模式。刘海涛是中国物联网的发起人和领军者,7年来已经为物联网的发展贡献了许多个“第一”:
率先在我国阐述了物联网基本概念,创立物联网理论体系,并开展标准化研究;
第一个提出 “共性平台+应用子集”产业链架构方案,为物联网规模产业化奠定基础;
创办了第一个拿到金融牌照的物联网电商交易平台;
……
不断创造“第一”的背后,是刘海涛奉创新如圭臬、坚持把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运用到产业端的不懈努力,也是江苏的物联网应用从“盆景”变成“风景”的嬗变历程。
在全国第一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无锡西泾变电站,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布设了385个传感器,这些只有半个火柴盒大小的“精灵”,捕捉烟感、温湿度、防入侵等信息。变电站即使无人值守,也能自我判别和决策,自动完成控制。如此“智能”的样本经验被国家电网采用后,应用于国内30余个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改造。
不到6年时间,物联网已在交通、环保、电力、家居、医疗、农业、安防等多个应用领域全面铺开。刘海涛领衔的感知集团业务拓展到近20个行业,遍及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集团在无锡本地实现开票销售21亿元,占全球业务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增幅达到50%。
由于物联网在不同行业应用各不相同,导致产品形态、技术要求、系统架构、服务需求都千差万别,造成了“碎片化应用和规模产业化之间的矛盾”。
针对这一难题,刘海涛在业界首次提出了“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的产业架构解决方案。他解释,物联网在不同行业有一些共通的东西,把这些相同的部分凝练出来就形成“共性平台”,而不一样的部分称之为“应用子集”。“‘共性平台’好比电脑中的windows操作系统,‘应用子集’就如同各种软件。”共性平台会推动产生规模化的高端制造业、感知服务业,应用子集会诞生很多中小微的制造业、系统集成产业和运营商,两者加起来形成整个物联网产业链的架构。该方案被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所采纳,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成为国际上唯一攻克了这一瓶颈问题的团队。
因为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突出贡献,科技部批准“国家传感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立在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国家发改委 “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物联网示范项目立项,刘海涛团队成为牵头单位。“国家环保部物联网工程中心”在感知集团挂牌,国家环保部物联网示范项目立项,感知集团为负责单位。
商业模式拓展的同时,刘海涛团队在技术领域同样步步争先。历经四轮博弈,去年国际物联网标准工作组确认,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专家继续担任该体系架构项目组唯一主编辑。
刘海涛把国际物联网架构之争比作“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认为,“物联网标准好比物联网的‘宪法’,是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最顶层设计。中国掌握了制定标准的主导权,也就掌握了第三次信息化浪潮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在刘海涛团队牵头下,物联网国际标准半数以上出自无锡,夯实了中国在该领域的持续领先地位。(浦敏琦)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