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文化为民的根本导向

13.06.2015  14:48

  贯彻落实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评论③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检验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标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三强两高”的文化强省,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也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让老百姓既有富足宽裕的物质生活,又有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这就决定了,不管是繁荣文艺创作,还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抑或是发展文化产业,都应该牢固树立文化为民的根本导向,把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顶。

  树立文化为民的根本导向,体现在文艺创作上,就是要拿出更多百姓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当前我国文艺创作方面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这些年,全省文艺创作十分活跃,出了不少优秀作品,也得过不少大奖,但总体看,精品力作、经典之作、传世之作还不够多。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文艺工作者决不能当“市场的奴隶”,而应走进社会生活的深处,把人民的声音作为“第一信号”,静下心来搞创作,特别是要用心去书写和记录江苏人民追梦、逐梦、圆梦的光辉历程,用优秀的作品回馈百姓。

  树立文化为民的根本导向,体现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上,就是要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既要解决好“有没有”的问题,又要解决好“好不好”的问题。近年来,我省各级不断加大财力投入,公共文化设施明显改善,初步形成了“省有四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的五级文化设施体系。今后,要坚持需求导向,做到供需对接、建管并重、综合利用,进一步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要更加注重文化设施的使用和管理,优先安排群众喜欢的文化项目,创新服务方式,着力破解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让人民群众在文化上有更多的获得感。

  树立文化为民的根本导向,体现在文化产业建设上,就是要在壮大规模和优化结构两个方面同时发力,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推进文化惠民。文化产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兼具经济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必须既尊重市场规律、又尊重文化规律,既注重经济效益、更注重社会效益,努力做到满足群众需求、引导群众需求。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当前必须始终坚持事业产业两手抓、两手强,一方面,要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充分释放各类文化市场主体的活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创新力度,大力推进文化与科技、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壮大新兴文化业态,更好地满足人民对文化的消费需求。 本报评论员

原标题: 牢固树立文化为民的根本导向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