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壳别扔 做成“牡蛎鱼礁”保护海洋生态

31.12.2015  21:05

  被人们作为美味的牡蛎(网络图)

  人工鱼礁(网络图)

  新华报业网讯生蚝也叫牡蛎,是城市人喜欢的海鲜美味,但人们食用完鲜美的牡蛎肉后,大都把牡蛎壳被当做废物丢弃处理。12月31日,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布一项研究成果,该校包卫洋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成功将废弃牡蛎壳碎片和混凝土混合,研发成功能培养鱼类饵料的人工鱼礁,撬开了隐藏在牡蛎壳内的“重置密码”。

  鱼礁是海底的隆起物和堆积物,其上附着和生长着大量饵料生物,能诱使鱼类积聚,有“海洋牧场”“鱼类粮仓”之称。我国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重,加强环境修复、构建人工鱼礁已成为我国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规划。包卫洋教授介绍,目前我国普遍采用混凝土材料构建鱼礁,但其与天然鱼礁的附着力仍存在差距,而“牡蛎鱼礁”不但具有比重大、防腐性强的特性,而且更能够稳定模拟自然鱼礁的生态系统。

  据了解,国内相关研究机构曾就刺参养殖设计了人工海珍礁,每个海珍礁就是由网衣包裹捆扎起来的一堆废弃牡蛎壳做成。但由于此礁群单体重量轻,容易被海潮冲散,所以只能在特殊海域投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海珍礁的基础上,扬州大学科研团队研发出“牡蛎鱼礁”,将标准混凝土中的石子骨料替换成牡蛎壳碎片,再按照一定比例将水泥、石子、牡蛎壳碎片、沙子和水混合,经过筑模、加固、养护等工艺建成。包卫洋介绍,目前团队共研制出4种成熟的牡蛎人工鱼礁模板。其兼具人工混凝土鱼礁和海珍礁的优势,增殖的生物附着量可以为混凝土鱼礁的两倍。此外,牡蛎鱼礁造价低廉、应用范围广泛,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此项技术已在大连某企业试点,未来有望在北海建立国内第一个投入海洋使用的环保“牡蛎鱼礁”。

  记者 张晨 通讯员 陈森青 胡正成

编辑: 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