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共搭生命的诺亚方舟

27.11.2014  17:36

---江苏省分库实现捐献400例

  2014年11月26日上午,徐州志愿者王坤在徐医附院、常州志愿者吴爱萍在东南大学中大医院正在捐献他们的造血干细胞,他们的造血干细胞将挽救二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他们成为了江苏省分库第399、400例捐献者。

  吴爱萍现在44岁,是派出所户籍窗口的一位辅警,在派出所工作已18年。2006年开始每年参加无偿献血,2007年在献血时报名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今年5月接到与患者配型相合的通知后,她非常高兴,能够捐献也是圆她儿时的一个梦想。原来她12岁时掉入河中,先后有5个人跳入水中救她,最后隔壁的一位叔叔把她救上来了,从此她一直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这次有救人的机会也了却了她一个心愿,热爱运动的她在注射动员剂期间每天还坚持从1楼爬到22楼,26日上午5个小时的采集一直精神很好。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红十字会会长何权到采集现场为她颁发博爱奖牌和荣誉证书,江苏省红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盛放、党组成员、副会长徐国林、常州市红会领导、第201例捐献者贡国金和300例捐献者王栋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康复者也来到现场看望第400例捐献者。

  随着吴爱萍的捐献,江苏省分库成功捐献出400份造血干细胞,这一份份造血干细胞为一个个身患绝症的患者送去了重生的希望。让一个个饱受痛苦的家庭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

12万人搭起生命的诺亚方舟

  “血癌”,我们熟知的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人类健康的杀手,每年都在侵噬着一个又一个健康的机体,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离开了他们的亲人,许多花样年华过早凋谢。幸运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发现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病等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障碍的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健康的造血干细胞是这项技术的关键,在兄弟姐妹间有1/4的相合概率,仅有30%左右的人能在亲缘间找到相合的供者,70%的人无法找到,只能从非血缘关系的人群中寻找,而非血缘之间的相合率在1/10万之上。为解决造血干细胞供体缺乏问题,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纷纷建立骨髓库,至今世界骨髓库已有53个国家74个骨髓库的2400多万志愿者,每年无关供者捐献数在2万左右。中国有13亿人口,每年仅白血病就有4万多人发病,2001年前,很少的大陆白血病人能从台湾慈济骨髓库找到配型相合的骨髓。2001年,中国红十字会重启中华骨髓库,江苏成为首批“扩容”的11个省份之一,在经过专家认证、向省委省政府汇报、评审组织配型实验室、全省宣传动员等一系列筹备工作后,2002年10月31日,江苏省分库正式启动。建库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各级红会在开展了大量的宣传发动工作。各大媒体纷纷报道,适龄青年纷纷伸出手臂,加入到捐献者资料库,从零开始,至今已有12万多志愿者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江苏省分库,用他们的爱心搭起了拯救生命的“诺亚方舟”。

  有了一定数量的库容,患者检索到的配型相合的志愿者也逐年上升,捐献数速度不断加快,从2003年7月第1例实现捐献的耿森,到2008年第100例捐献的范友祥,首尾6年,再到今年400例捐献的吴爱萍,亦历经6年。因为他们,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有了重生的希望。他们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有医务人员、教师、公务员、军人、在校大学生,也有外来务工者、普通市民,他们与患者素不相识,但面对一个个垂危的生命需要帮助时,他们克服了对新事物的恐惧,说服了亲朋好友,义无反顾地伸出援助之手,给受助者送去重生的希望。他们用勇气践行了一份对生命的承诺,用奉献传递人间挚爱,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众捐髓无损健康的科学道理。

生命之舟可以跨越千山万水

  中华骨髓库成立后,与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2005年4月5日无锡志愿者王经为一位香港患者捐献成为全国首位跨境捐髓者,从此开启了跨境捐献的先河,当年7月镇江学生孙磊又为一位香港同胞捐献,2006年3月无锡志愿者丁怡中再为一位与他同龄的香港大学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2007年7月19日,中华骨髓库首次向台湾地区捐献,结束了长期以来单向依靠台湾同胞为大陆患者捐髓的历史,苏州志愿者杭彬成为首位为台湾同胞捐“髓”的志愿者,之后苏州的王红艳、韩秀芳、南京的周磊磊又为台湾和香港同胞捐献了他们的造血干细胞。2011年2月24日,镇江志愿者马海涛为韩国的一位患儿捐献,开启了江苏的跨国捐献,2012年6月26日,徐州护士谭晓洁又为一位韩国患者捐献骨髓血造血干细胞,成为中华骨髓库首位骨髓血捐献者。

  2012年7月,中华骨髓库正式加入世界骨髓库,世界各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检索到我国的志愿者。8月就检索到了常州的孙萌婷,经过前期的高分、体检,患儿的病情反复,终于于2013年2月4农历春节前夕小孙为新西兰的一位3岁患儿捐献了造血干细胞。2013年12月2日,徐州医生葛义强为英国患儿捐献;2014年1月27日,无锡护士长顾秋娟为意大利患者捐献;2014年4月28日,苏州陈军为美国患者捐献;5月29日,无锡施晨也为美国患儿捐献;6月26日,就在习近平总书记出访韩国归来不久,淮安母亲王守丽为韩国的一位患儿捐献了造血干细胞;9月18日,无锡老板朱凤荣又为韩国一个21岁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9月22日徐州周亮亮成为江苏首位为新加坡患者捐献的志愿者,10月14日徐州患者况开义再为一美国患者捐献。

  他们一次次刷新了我省涉外捐献的历史,一份份生命种子跨越千山万水,远渡重洋输入到一位位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的体内,使他们感受到来自中华大地的那份无私的情意,这种跨越亲情、跨越血缘、跨越国界拯救生命的凡人善举为人类历史又增添了一个爱的篇章。

爱心共托生命之舟

  为素不相识的人捐献造血干细胞突破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与人”的传统观念,这项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我省接到这个任务后,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全省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宣传捐髓无损健康的科学道理。尤其是生命三步曲,2001年,两岸三地直播的台湾志愿者捐献骨髓挽救我省白血病患者陈霞的《生命20小时》;2007年,两岸三地再度直播杭彬捐髓挽救台湾患者的《生命的回程》;2010年,两岸三地又联手举办了《生命相髓——两岸三地骨髓捐受者相见欢》活动等都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在江苏大地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实际工作中,也是有步骤地动员适龄青年加入资料库。首先在医疗系统动员懂得医学知识的医务工作者报名加入捐献行列,在400位成功捐献者中有106位是医务工作者,超过了捐献总数的1/4,他们的捐献在各地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随后,教师、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工也纷纷加入,报名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了单位、地区文明程度衡量的标志,昆山市人民医院、大屯煤电等单位把捐献造血干细胞作为他们博爱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全省各级红十字会把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作为的一项特色工作来抓,在制度管理、宣传发动、注重质量、服务供患者上下功夫,力争走在全国前列,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个率先”要求相适应。到目前为止,十三个省辖市中有9个市编办正式发文成立了工作站,其余4个市也有专职干部从事这项工作,大部分县(市、区)能独立开展此项工作,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格局基本形成,为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快捷高效地完成捐献服务各项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经过全省红十字会系统、移植采集医院和HLA实验室的共同努力,江苏省分库各项综合指标排在全国前列,2003-2013年均被中华骨髓库评为“优秀分库”“先进分库”;2005年,在江苏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全省公众评选的“十大公共服务大奖”中,江苏省分库高票当选;2011年造血干细胞捐献获首届 “江苏慈善奖”的“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等等。

  10多年来,骨髓捐赠在社会上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热潮,它所蕴含的人间真情和无私大爱既推动着社会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唤起更多的人加入拯救生命的行列,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生命无价,在这场与病魔斗争的战役中,每个人都是战士,共同用爱心呵护这艘生命之舟,让她驶向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