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分享

24.06.2020  11:13

  当前禁毒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但毒品犯罪高发的态势依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并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应引起重视。2018年以来,江苏省滨海县检察院共起诉毒品犯罪案件52件61人。办案分析发现,毒品犯罪呈现“三化”趋势:

  一是交易“网络化”,社交软件成为犯罪新渠道。借助于微信、QQ等网络社交软件,毒品犯罪越来越方便和隐蔽,使用手机社交软件联系组织吸毒、贩毒,已成为当前毒品犯罪的新动向。买卖双方甚至不用见面,通过快递、支付宝等手段和软件就能实现毒品的交付和赌资支付。同时,微信等手机社交软件不采用实名注册,犯罪分子反复注册新账号进行毒品犯罪,更容易避开审查和监控。该院共起诉利用微信等手机社交软件作为毒品犯罪联系工具的案件23件24人。如戴某某容留他人吸毒一案中,戴某某为邀请朋友吸毒,在微信上联系毒品卖家购买冰毒,通过微信红包方式支付毒资后,在卖家指定的公交站台垃圾箱旁拿到毒品,二人未见面通过微信便完成毒品交易。

  二是主体“低龄化”,并向未成年人渗透。近年来,涉毒人员呈低龄化的态势,部分青少年对毒品缺乏一定认知,及交友不慎等因素影响,经不住怂恿、诱骗,很容易被带入毒圈。2018年以来,该院共起诉“90后”涉嫌毒品犯罪22件25人,其中未成年人毒品犯罪2件2人。一些未成年人为追求刺激,讲求“哥们义气”,不再满足过去单独隐蔽吸毒而是发展到结伙聚集,甚至还出现没有成年人参与的未成年人单独聚集吸毒的现象。如黄某(17岁)容留他人吸毒案中,黄某沾染毒品后,为追求刺激、朋友义气,多次聚集同龄朋友请食毒品,并形成固定的“毒友圈”。

  三是犯罪地点“边缘化”,向农村肆意扩张。2018年以来该院共起诉农村地区毒品犯罪案件28件31人。由于城市禁毒力度不断加大,毒品犯罪分子为逃避打击,便把“市场”由城市转移到禁毒手段和措施相对薄弱的偏远农村地区,从而开辟新的毒品市场,犯罪场所也由茶馆、网吧、宾馆等固定场所转向农户家中、荒郊等地,流动性大,隐蔽性强。如陈某某容留他人吸毒案中,为逃避打击,陈某某多次将车开至偏僻乡镇的公路边上,在自己的车内伙同罗某某、朱某某等共同吸食冰毒。偏远贫困农村对冰毒等价格较低的毒品类型接纳程度高,吸食人群众多,消费市场广阔,因此逐渐成为毒品犯罪新的活跃地点。如张某贩卖毒品一案中,在听说贩卖冰毒存在高利润后,张某便铤而走险以贩毒为牟利手段,在位于农村的家中多次以“零包”方式向吸毒人员贩卖冰毒。

  为预防和减少该类犯罪发生,检察机关建议:一是加大打击力度,构建监管网络。强化手机软件运营商的社会责任,加强对新型手机社交软件的管理,利用实名制、手机绑定等手段,减少发生毒品犯罪的环境与 机会。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常态化打击机制,发挥对互联网内容和服务提供商等的监管作用,并运用信息情报系统等科技手段,对重点区域、人群、场所毒情状态进行预警,加强对薄弱环节的监控力度。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防范意识。将涉毒案例、法律知识编成讲座、公益广告等,向农村地区广泛进行普法和禁毒宣传,提高农村人员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增强群众的拒毒意识。面向未成年人广泛开展远离毒品法制宣传,引导其合法开展娱乐活动,提高拒毒免疫力。同时,对“边缘”未成年人要进行重点关注,及时引进心理辅导、社会监护等力量,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三是加大治理力度,建立联防机制。构建专门机构、乡镇、村庄“三位一体”的预防网络体系,对辖区内吸毒、贩毒人员、家庭情况详细调查,全面掌握,及时查清涉毒犯罪人员的动机和原因,建立涉毒人员档案,并进行长期的跟踪监督教育,预防返吸、重新涉毒犯罪的出现,使农村涉毒问题真正得到治理。

爱分享
  近年来,全国禁毒部门深化禁毒人民战争,完善毒品检察院
爱分享
  新华社北京6月22日电 题:万丈长缨缚“毒魔”检察院
观点丨泰兴市检察官:室外空调安装员坠亡,谁之责?
自刑法修正案(六)将重大责任事故罪犯罪主体放宽到从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