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分享

27.07.2022  10:30

  六年前老人的老伴在一次交通肇事案中不幸身亡,因为肇事者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老人至今没能拿到一分钱赔偿款。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关注到老人的情况后,我们打算实地走访,但让我们意外的是,老人的住址导航竟然无法找到。直到在村委会工作人员引导下来到一处江滩堤坝上,艰难的滑下近七十度的陡坡,再走过一条被河水淹没的土路,我们才在一片灌木丛中找到了老人的住所。

  经过交谈,我们了解到,老人今年75岁了,患有脑梗,行动不方便。这个由牛棚改搭的窝棚,光线昏暗而且紧挨着猪圈,想外出就只有爬陡坡这一条路。窝棚里没有自来水和煤气,平时一锅白粥就咸菜就够老人吃两三天的。

  老人的情况符合司法救助的条件,但亲身感受过他的居住环境的我们深知,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司法救助金对老人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帮助老人搬离窝棚才是首要任务。

  走访中我们有些意外地得知,老人有两个儿子,但因为忙于各自的生计,一直以来他们都未能对老人进行应有的陪伴和照料。当我们问老人为什么不和儿子们一起住时,老人沉默了。儿子们长期在外打工,经济条件也很一般,上岸和孩子们一起生活充满了诸多不便,而且他打心眼里认定孩子们也不会接受他“上岸回家”。

  每逢雨雪天气,泥泞的江边滩涂环境更加恶劣,老人这样的精神状态和身体条件,独自一人生活在这个与世隔绝的江边窝棚里,如何让人放心?冬天就要来了,我们知道,老人“上岸回家”的事一刻也不能再耽搁了。

  想让老人离开江边窝棚,最难也是最重要的做通老人子女的工作。前期的几次沟通情况让我们意识到,要想解开老人与子女的心结还需要社区的帮助。一次、两次、三次……虽然子女们一直强调老人不愿意离开江边窝棚,但最终还是在众人苦口婆心的劝解下点了点头。两个儿子都同意将老人接回家,但究竟和谁一起生活还是要尊重老人的意愿,当我们告诉他儿子们的想法后,老人悄悄地抹了抹眼泪:“我想和长荣一起住”。老人口中的“长荣”是他的小儿子。

  解决了老人“回家”的最大拦路虎,我们都长舒了一口气,但司法救助金的使用安排还必须慎重。

  我们趁热打铁,积极取得老人所在的街道、民政部门、基层组织的大力支持,就老人以后的生活照料、司法救助金的使用监督等进行多次协商。最后决定将这笔救助金交由社区保管,采取按月发放的方式,当老人有住院看病等大额支出的情况,凭票据向社区支取,检察机关也会定期回访,确保司法救助金真正用于老人生活所需。由于老人的子女经常在外打工,难免照顾不周,我们协调有关社会组织,由民政部门给予适当补贴,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考虑到老人长期与社会脱节,我们又委托社区人员经常走访关心做好老人的心理疏导,帮助老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2020年以来,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检察院办理司法救助案件101件,涉及当事人130人,累计发放司法救助金154.84万元。今年2月,浦口区检察院牵头区民政局、区乡村振兴局共同出台《关于协同推进司法救助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意见》,进一步加大农村地区困难当事人司法救助力度,共同打造司法救助助推乡村振兴“浦口样板”,为服务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检察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