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分享

22.07.2022  11:10

  36年前的一天,随着一声枪响,正在厂房内操作机器的王倒在了血泊中。这原本是个再平常不过的工作日,到底发生了什么?

  原来是同事不满十六的儿子李某用气枪在厂房附近打麻雀时误击了他,导致他的面部受伤。由于李某当时年龄不满十六岁,所以公安机关未作刑事案件处理。然而王某却不能接受这个结论,又起诉到了法院,法院后来判决李某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王某不服又提起上诉,但被法院驳回。

  两家人从此结下了仇怨。为了要追究李某的刑事责任,王某开始了信访申诉之路。他先后到公安、法院、各级政府去反映情况,还向各个部门写信,但都没有得到他满意的结果。后来在家人的劝说下,他曾一度放弃了申诉和写信。但发生在2004年的一件事,给老人带来了极大的刺激,他又开始写信上访了,而且更加坚定地要求追究李某的刑事责任。

  是什么事令老人变得如此极端?原来年近60的王某因脑梗中风,在住院治疗检查期间,医生发现他的鼻骨里残留有少量子弹碎片,那正是1985年2月被李某用气枪误击面部留下的,因此核磁共振检查做不了。王某得知此事后,非常气恼,心想我一定要再写信上访,要李某坐牢。

  其实,从1985年到2021年,从35岁到71岁,仅有小学文化水平的王某一共写了280多封申诉信。有时为了不被家里人知道,他就躲在被窝里偷偷地写。

  2021年,我们收到这起案件。当看到泛黄的信纸、褪色的笔迹,我们在想,究竟是什么样的委屈能够困扰一个人这么多年?详细查看卷宗材料后,发现老人反复重申的是李某的年龄问题,他认为李某案发时已经年满16周岁,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公安机关却没有立案处理。

  那么,这个案件是否处理错误?

  是否应当追究李某的刑事责任?

  虽然事实并不复杂,但年代久远,针对李某年龄认定这一关键问题,在民事审判材料中,缺乏认定相关证据,而公安机关也没有相应的刑事卷宗,加上企业改制、人员变动,调查工作面临重重困难。

  于是我们专门赶赴李某老家——安徽灵璧,调取到了认定他年龄的原始证据—出生证明,结合户籍资料、派出所登记信息等,进一步认定了案发时李某不满十六岁,否定了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可能性,在充分的证据面前,消除了王某的猜疑。

  查清案件的司法处理并无问题,我们本以为这样就能够给王某一个满意的答复。

  然而,并非如此。他还是认为案件的处理“不公平”。我们知道,案子是结了,但这件事,在王某的心里,还没了。

  为了找准症结,化解矛盾,检察长亲自带队,走访街道社区、原单位同事,多次上门与双方家人沟通。经过反复的工作,王某终于对我们敞开心扉,诉说了他的委屈。由于当年医疗条件有限,治疗不彻底,鼻骨残留金属物质导致他现在一遇到阴雨天就会引发头痛。加上他因中风常年服药,老伴又身患癌症,儿子仅仅靠工地打工为生,家庭经济非常困难。身体上的伤害、经济上的压力给老人造成了极大地困扰,因此,他委屈的认为案件的处理“不公平”。

  面对受害人王某,我们无法做出“案结”的答复。这起案件不仅给他带来了多年的伤痛,更是成为了他半生难解的心结,他始终坚持“要一个公平的处理”,又何尝不是生活所迫发出的求助?

  为了帮助王某解决实际生活困难,我们立即启动了司法救助程序,为王某申请到了5万元救助款,帮他度过难关,继续进行治疗。

  同时,真正地化解矛盾,我们还组织开展了一场公开听证,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公安、律师、街道社区等代表参与,对案件经过、调查、涉及的法律问题一一进行了梳理、解释,大家对检察机关的定性处理表示了一致的认可。

  当年的青年如今已白发苍苍,不满16岁的鲁莽少年现在也年过半百。30多年的矛盾,让双方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地困扰。如今,在我们的见证下,李某再次真诚地向王某表达了歉意,还当场给付了几千元的补偿,王某也终于放下了包袱,二人握手言和。

  这一场无心之伤,这一起长达36年的恩怨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检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