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分享

29.03.2022  10:20

  早上8点,常熟市的王某通过手机准时登入智慧云监管系统小程序进行首次签到。作为数字监管的非羁押人员,王某需要每天通过智慧云监管系统小程序进行定时签到。

  王某因涉嫌合同诈骗被移送江苏省常熟市检察院审查逮捕。经审查,王某系主动投案,认罪悔罪态度良好,且在该市有合法居所,社会危险性较小,遂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随后公安机关对王某变更强制措施为一般监视居住,纳入非羁押强制措施数字监管。

  智慧云监管系统由常熟市检察院联合常熟市公安局共同研发,2021年11月30日,双方会签《关于使用一般监视居住的实施意见(试行)》,智慧云监管系统正式投入运行,这也是苏州首个非羁押人员数字监管系统。

  在刑事诉讼中,对非羁押人员有效监管一直都是个难题,这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且由于非羁押人员具有相对流动性,存在监管难、管理不便等问题,脱保、脱逃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司法实践中,更倾向于采用羁押手段执法办案,造成诉前羁押率居高不下,‘非必要羁押’问题较为突出,甚至引发‘超期羁押’的问题。”该院第一检察部主任闻丽娜表示。智慧云监管系统的适用,有效破解了非羁押人员监管难题,有助于减少办案人员对犯罪嫌疑人适用非羁押强制措施的顾虑,降低刑事案件诉前羁押率。自系统运行以来,常熟被采取羁押强制措施人数占被采取强制措施总人数的比率由之前的41.7%下降至23.9%。

  根据要求,王某除了每日进行定时签到外,还需要完成不定时AI人脸识别打卡、积分制学习等,承办民警或检察官可依靠系统对王某落实监视居住的情况进行全时段掌握。

  智慧云监管系统具有外出提醒、违规预警、定时打卡、不定时抽检等多重功能。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对监管对象的现实表现进行客观的综合评判,自动生成阶段性表现得分。后台会及时向监管单位推送预警信息,供监管单位分析研判非羁押强制措施的风险,一旦发现具有逃逸、串供等风险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置,对于被重点管控的非羁押人员,还需佩戴带电子手环,增强非羁押强制措施的约束力。自系统运行以来,累计已对52名非羁押强制措施人员适用智慧云监管系统进行数字监管,无脱逃、经传唤不到案等情形发生。

  智慧云监管系统能对所有适用人员实现实时监控、监管全覆盖,通过监管人与数字监管的数据联系,远程了解被监管人员的状态,解放了监管人的时间与空间,实现“一人监管一群人”。此外,该智慧云监管系统做到日常管理全留痕,监管单位根据平台推送的数据建档,记录非羁押期间接受监控情况,可以作为是否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主要依据及后续案件处理的参考。

  “这个系统的使用和平常刷手机一样,几乎不会干预我的正常生活,让我有了相对自由的时间和空间。”王某谈到使用感受时说。

  智慧云监管系统以后台监管代替“报到”,充分保障被监管人员的个人隐私、人格尊严,促进了被监管人员及时回归社会。同时,非羁押人员使用数字监管,可以极大地节约到执行机关报到的程序成本,给予被监控人员继续从事生产经营、科技研发活动,继续创造社会价值提供更多空间和可能。

  “智慧云监管系统的应用将监管模式化繁为简,是数字赋能辅助办案的有益探索,既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规范办理非羁押诉讼案件程序,又能体现司法为民的理念。”该院副检察长胡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