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分享

15.12.2021  11:00

  一座位于江苏省镇江市的北宋太祖赵匡胤直系后裔赵子墓,周边林木被人为砍伐、地面被人为硬化、墓葬设施倒塌,令赵氏后人痛心不已。在江苏省镇江市经济开发区检察院半年多持续的努力下,这座千年古墓的整体风貌已逐步恢复。

  “在检察院的督促下,墓葬周边的山体硬化被破除,已经重新种上了草皮!”12月8日,家住江苏省镇江市经济开发区大港街道的10余名赵姓群众,对前来落实赵子禠墓修复整改“回头看”的检察官连声道谢。

  赵子禠,北宋太祖赵匡胤六世孙。靖康末年(1126年)为避金人入侵,携部分皇族和侍从随南宋皇室南渡。建炎三年(1129年)迁居镇江大港,成为当地赵姓始祖。赵子禠逝后,葬于今大港街道办事处西南,墓体在当地又被称为“赵氏佳城”。墓葬周围苍松翠柏、古风悠悠,是当地赵姓族群追思先祖的重要地点。2011年12月,该墓葬被江苏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4月初,镇江市经济开发区检察院工作人员通过对该院公益诉讼电子平台在网上自动抓取的街谈巷议进行日常检索分析时,发现有不少当地群众议论赵子禠墓周边存在砍伐林木、违规作业等情况。根据群众拍摄的照片,检察官了解到该墓葬周边地面被人为进行了硬化,灰白色的水泥地面像块大大的补丁烙在青山之间,对墓葬的整体风貌造成了严重破坏。初步核实相关情况后,该院展开立案调查。经现场走访,该墓葬保护范围究竟有多大、违规作业区域是否在保护范围之内、林木系何人砍伐、责任主体是谁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了检察官面前。

  检察官先与文物保护单位取得联系,调取了赵子禠墓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图,查实墓地保护范围为以墓葬本体为中心外扩50米、东西宽100米、南北长150米。随后,检察官又通过2次实地勘测,并联合1名市人大代表使用无人机航拍,最终认定违规作业确系在保护范围之内。在此基础上,检察官集中走访了墓葬所在地村委会及附近村民,获悉林木系部分村民为修建墓道通向自家祖坟而砍伐。最后,检察官与属地政府及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沟通,共同磋商整改方案。

  4月25日,该院向属地文物主管部门及墓葬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发出检察建议,建议采取相关措施,合理设立界桩,对脱落、倒塌的牌坊装饰物等进行维护修缮。进一步履行好管理、保护职责,清除保护范围内的违规山体硬化等作业,补植增绿,恢复原貌。收到检察建议后,街道办事处牵头对墓葬进行整改,并对当地村干部、文保员进行培训指导,加强对赵子禠墓的管理巡查和维护。6月25日责任单位送来整改回函,告知山体硬化等问题已整改到位,补植增绿工作正在推进。

  随后的7月3日起5个月内,镇江市经济开发区检察院6次开展整改“回头看”工作。结果表明,整改到位,千年古墓葬恢复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