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热议:借力“一带一路”,再创江苏发展新优势

11.03.2016  16:09

  新华报业网讯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重点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统筹国内区域开发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江苏如何服务与推动国家战略进程?如何借力“一带一路”,再创新增长点,再添发展新优势。

   安全产业:高增长潜力高就业率

   建议:沿线安全产业发展国际合作

  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市铜山区委书记、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委书记毕于瑞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引起了国内和相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两年多来,“一带一路”跨越万里疆域、牵起亚欧各国,逐步托起世界最壮观的经济走廊。

  毕于瑞代表说,安全产业作为具有高增长潜力和高就业率的行业之一,是国家综合国力、经济竞争力和生存能力的象征。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情况下,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安全产业的发展。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谋安全科技创新和安全产业发展,对于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促进我国安全产业加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5年徐州高新区发起的“一带一路”安全产业国际合作倡议得到了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响应,迈出了国际合作第一步。如果将这一合作上升到国家层面,必将得到更大响应,取得更好效果。建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科技部、国家安监总局参与,利用徐州高新区安全科技创新优势、安全产业发展优势和丝绸经济带节点城市优势,将徐州的“一带一路”安全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升到国家层面,构建沿线国家安全科技国际合作的机制,联络若干国家政府作为发起国,成立合作组织,建立常设办事机构和年会制度,具体负责落实各项合作事项。同时通过亚投行和丝路基金设立安全产业国际合作基金,支持和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安全科技合作创新和安全产业合作发展。

   江苏:“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交汇点

   建议:打造江苏“江海一体”国际海港区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瑞信律师事务所主任、江苏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刘玲认为:“江苏是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交汇点,打造江苏‘江海一体’国际海港区迫在眉睫。

  江苏拥有954公里海岸线和8.6万平方公里海域,365公里长江干线。截至2015年,全省沿江沿海港口共有万吨级以上泊位475个,进出港船舶超过220万艘次,完成货物吞吐量18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589万标箱、外贸货物吞吐量4亿吨,形成8个亿吨大港,港口综合通过能力、万吨级以上泊位数、货物吞吐量、亿吨大港数等多项指标全国第一,尤其是长江江苏段以仅占1/7的长江通航里程,承担了全长江流域近70%的运量。

  刘玲经过调研得知,江苏沿江沿海港口群已经成为上海组合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北翼港口群,港口吞吐量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吞吐总量的47%。随着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顺利推进,到2016年7月即可实现5万吨级海轮满载直通南京,从长江口到南京长江大桥总长430余公里的深水航道,满足了目前国际上主力运输船舶的通航条件,完全具备了国际海港区建设的硬件环境。

  “但国际海港区的确立,不完全是由港口设施的规模、吞吐量的高低等硬环境所决定,更关键的是要由当地的航运服务、金融、法律、行政等相关行业的软环境来支撑。目前,建设江苏‘江海一体化’的国际海港区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尚需进一步明确长江江苏段的法律定位,持续深化江苏水运管理体制改革,在长江江苏段全面推行海上与海港管理模式。”刘玲建议,推动长江江苏段适用海上管理法律体系、深化国际海港区水运管理体制改革、尽快实现海上模式管理长江江苏段。

   走出去:融资难融资成本高

   建议:编制企业目录共享开放红利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陈丽芬认为,近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但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过程中,也面临项目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同时,国家已出台的一些优惠政策尚未完全落实到位,项目审批还存在着部门条块分割、职责不清、多头管理、审批权下放不彻底等情况。

  陈丽芬代表建议,编制“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企业目录,让企业共享“一带一路”红利。在国家层面,应编制中国企业500强或中国各行业前100强名录,并组织代表我国各行业综合实力和水平的企业走出去,到国外建立工业园区,形成上下游配套的产业优势。同时,建议主管部门,采取多种方式为中国企业建立外联渠道提供方便和机会,并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手续,方便企业尽快走出去。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沈峥嵘

编辑: 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