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谢文锦烈士“对话”:我在文献中“遇见”你的青春

27.06.2016  09:33

   雨花台·同龄人跨越时空的对话

  ——纪念建党95周年

  对话人:胡卓然(31岁,南京市方志办研究人员,《雨花台烈士丛书:谢文锦传》作者)

  作为你的最新版传记作者,去年7月起,我沿着你的足迹,从你的家乡永嘉到牺牲地南京,遍访档案馆、图书馆,寻找你的故事。我一次次在泛黄的旧档案中,与你相遇,和你“对话”。你在32年的短暂生命中,用忠诚书写一名共产党员为民族、为民众、为信仰的担当。

  作为地方志编撰者和党史研究人员,以往我也仅知道:你是浙南党组织创始人,是开创党的地方工作新局面领导人之一。你走得太早,我们无法从零散资料中还原更加饱满的你。你为什么放弃安逸生活,走上革命道路?面对白色恐怖,你为什么始终能坚定信仰?你牺牲时仅长我一岁,我曾端详你的照片思考:是什么,让你这个文弱书生心如磐石,至死不改革命壮志?

  你生在甲午年,从小就感受着中华民族深重的灾难。阅读你的师长和同学的回忆录,我知道,你们都在寻找拯救中国的良方。我在温州党史办、温州档案馆和新昌县档案馆,觅得多份你的求学档案,修正你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毕业时间的谬误,“看见”你不为人知的青少年时光。

  我在异乡翻阅泛着尘土味的发黄报刊,在文献中“”到另一个你。你竟爱踢足球,还是校足球队主力前锋,曾勇夺冠军。当“五四”的火炬唤起民众,母校经历著名的“一师风潮”后,你放弃小学校长的安逸生活,投身革命;当受党派遣赴莫斯科途中,在海参崴被帝国主义干涉军挡住去路时,有人退缩了,但你没有离开寻求真理的道路。

  面对选择,每次你总是以天下为己任,这种矢志不渝的民族担当让我折服,更促使我继续追寻。

  每个近代史研究者都会面对一个问题:为何最终是共产党赢了?我在你身上找到的答案是:共产党人无私奉献为民担当,赢得最广大民众的心。作为高级知识分子,你从不喊口号,而是冲在一线服务劳工。你面对与蒋介石关系紧密的大资本家虞洽卿毫无惧色,寸土不让为纺纱工争权益。你1926年当选上海总工会常委时,曾宣誓: “工友痛苦,水深火热,我等受命,担任委员,誓当竭力尽职,为上海工人谋解放……”披阅历史文献,仿佛你就在面前,能听到你宣誓:“我等无个人福利,唯以全体工友之福利为福利;我等无个人意见,唯以全体工友之意见为意见,凡能解除工友之痛苦,虽死不辞。此志此心,永志不渝!

  你用生命践行誓言。你辗转于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区江浙沪发展党组织、发动群众,我在你1927年1月提交的《一个半月的工作报告》读到:“这时期……是此间最恐怖的时期。(军阀孙传芳)派了许多的军警暗探,四出侦查搜捕,并用了最残暴的手段以对待他们所称的不良分子。”但你随后话锋一转:“我们这时期的工作实是非常困难。但我们又知道,我们的工作本来是困难的,本来要在恐怖中奋斗的。

  “工作本来是困难的”,让我心情激荡不已。这半年来泡在故纸堆中,我曾有过气馁,觉得为完善一个人的履历如此奔波是否值得,读到这句,我不再怀疑手头工作的价值。你“在恐怖中奋斗”,却恪尽职守,时刻不忘作为党的地方组织负责人的职责担当,和你相比,我今天遇到的困难又算什么呢?

  你对危险不是一无所知。你比谁都清楚屠刀时刻会落下。忠诚让你无所畏惧,让你义无反顾地选择留在反动统治的最中心南京担任地委书记。你介绍入党的学生王澄回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你在金陵大学召开党团员活动分子会议,告诫在座者:“暴风雨就要来了,有些人的面貌越来越清楚,我们不能再坐着不动了”。

  “革命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总是有牺牲的。我们不怕牺牲,我们要组织力量,和敌人对抗。”在局势危急时,你话语平静如常、视死如归。不久,你就被反动军警捕杀后投入秦淮河。我写下你的传记最后一笔时,在东水关看着这条河,想起你短暂的一生,始终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你每一次选择,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中华儿女共同的选择。

  本报记者 陈月飞 整理

原标题:

编辑: 金勇、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