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淮安三优秀检察官
淮阴检察官王亮:平凡的八十分之一
王亮办案时的犀利敏捷令人称道:他从不粗率的就案办案,而是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微妙线索,善于将合理的想象逐步演变为铁板定钉的案件事实。2014年春节后的一天,淮阴区检察院接到一项举报,称区内某村征地过程中有拿回扣的现象,拿到这条线索后,王亮并没有将目光局限于此,而是敏锐地查觉到这可能是一个“钉子户”的“浅规则”,其他片区征地过程中也可能有类似的问题。通过梳理线索及精细的初查,一位叫老赵的人出现在他的视野中:他在当地主管经济发展十余年,刚从岗位上退下来。然而被约谈的老赵嘴很硬:“我没有经济问题,所有的钱都上报了。”老赵有一定的地位,对当地又有多年的贡献,可供突破的时间只有短短12小时,如果没有结果,反而会影响检察机关的声誉。经过反复权衡利弊,王亮下定了决心:老赵被带到了反贪局的审讯室。当反贪干警要求他将随身携带的提包上交暂存时,老赵突然失态,抱着包怎么也不肯松手。王亮立刻意识到提包有问题,在提包被打开之后,他发现里面有一堆信封,信封里装着卡和现金,封面上写着“孝敬者”的单位甚至大名。老赵的防线终于崩溃了,在接下来的10个小时里,他原原本本地将问题全都坦白了出来,最终老赵被以受贿罪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执行。正是凭着这种敏锐与果敢,在近两年间,王亮顺利地主办了王营镇系列受贿案9件9人,在全区引起极大震动,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案件一上门,两头都找人”,办案过程中总有人“千方百计”、拐弯抹角地找关系来“通融”,面对情与法的考验,王亮毫不动摇。2014年3月,一个老同学受人之托找到他为一个行贿案件嫌疑人打关照,请求能否不拘留而直接取保候审,并暗示说嫌疑人家属私下知道做人做事的。王亮并不买账:“嫌疑人拘留还是不拘留有严格的法律规定,该取保候审的不需要打招呼,该拘留的就得拘留,这是原则问题,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几句话硬是驳了老同学的面子。亲友们都不理解他这样得罪人是图个啥?而他却说:“作为一名人民检察官,就得对得起人民的信任,对得起咱胸前的这枚检徽。”
“案子一来,他似乎就成了‘超人’,其他什么都不管了”,妻子曾经这样抱怨。虽然年轻,但长期的熬夜审讯使王亮的腰椎、颈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一度要靠药物才能缓解。然而案子一来,他什么病痛都抛到了脑后,也把与家人亲近的时间缩短得近乎苛刻——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他放弃和家人漫步湖边的闲适,抛下教育女儿和尽孝尊长的重担,义无反顾地投入办案,熬过每一个深夜。每每谈到这些,他言语中都掩饰不住对妻子的歉意,但是他又总是倔强地总结一下,“谁让他嫁给了一个干反贪的”。
“我真的很平凡,没有什么丰功伟绩,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干好”,在采访的最后,王亮隔着办公桌上小山一般的案件卷宗再次重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