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救助管理站:创新“救助+医疗”运行新模式

04.01.2017  23:01

      “家里人都很着急,她失踪走失18年了,我们都以为她已经死了,原以为今生今世再也见不到她了,真没想到她还能活着回来,真感谢你们这些大好人啊!”在看到迷途18年的姐姐郑红梅时,来自湖南省宁远县妹妹郑韵梅再也抑制不住心情,激动得热泪盈眶向灌南县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原来在去年8月份,灌南县堆沟港镇二队村村口,一名蓬头垢面、脚穿破棉鞋、身穿黄色大衣的中年女子坐在路边,见有人靠近,便抓起路边的石子向其砸去,见此情形路人纷纷躲闪并报警,很快两名民警赶到将其制服。民警发现其可能患有间歇性精神病,随即,该镇派出所将该女子送到县救助管理站内。来到灌南县救助管理站里,该女子除去外穿黄色大衣以外,还穿了五六件衣服,身上很脏,口中念念有词,不知所云。由于无法沟通,救助管理站陈壮站长随即安排工作人员为其清洗梳理,哪知该女子不让他人靠近,见人就厮打,情绪异常激动,见此情况,陈壮当即将其安排到送到隔壁的精神病院精神科进行诊断治疗,经诊断,该女子患有精神分裂症,亟需治疗。在治疗期间,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密切关注病人情况,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得知她名叫郑红梅,但对于其它信息她始终不肯透露。救助站工作人员只好每天都去看望她,真诚地和她进行交流,把她说的内容一一记录,之后总结归纳。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和沟通,郑红梅的心结终于被打开,她说出了“湖南宁远”4个字。经过多方努力,县救助站工作人员终于与郑红梅的老家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救助站取得联系,并进行了确认。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以往,由于救助对象的特殊性,大多数滞留在救助站的流浪乞讨人员身体状况都很差,而传统的救助方式根本无法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特别是精神病人,光靠救助站内部工作人员,有时“安全”对彼此都是问题,甚至救助对象在救助站出现较为极端的事件在所难免。为有效改变这一现状,“救助+医疗”新的救助模式已势在必行。

      近年来,灌南县通过创建“现代民政示范县”为引领,创新思维方式,从解决历史难题入手,集思广益,通盘考虑,整合多方资源,在新安镇大圈精神病院边筹建救助管理站,依托精神病院和大圈卫生院各种社会医疗资源本着“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则,及时救治街头危重病人、救助流浪精神病人。以往救助工作在因天气复杂变化等众多不确定因素情况下,救助对象患病时常发生,如得不到及时救治,将可能病情加重甚至生命危险,特别是流浪精神病人,救助的难度更大,这类人群看似平静,其实有很大安全隐患,因为精神上有问题,而原有的救助管理站在不具备医疗救治的条件下,无法对病人进行有效地治疗,这样无疑延误了病人的治疗时间,致使流浪精神病人得不到及时救助和救治而可能产生极大危害社会治安和过往群众人身安全。经过广泛的调研、科学的论证和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的基础上,灌南县依托第四人民医院的社会医疗资源筹建新的救助管理站,有效解决了救助管理站功能性不足,通过购买他们的服务,实现了“救助+医疗”的高度融合,所有救助服务由他们提供,充分的把医院的医生、护理人员和设备进行资源共享。救助站负责监督,双方职责清楚明晰,运行流畅,既保证了资金的专款专用,降低了运行成本,又提升了工作的效率和服务的质量,收到“共赢”效果。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