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创新发展职业教育 锻造高级蓝领为地方经济“输血”

18.04.2015  11:02

  中国江苏网4月18日讯(记者陈志宏)眼下虽然还未到就业季,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校领导们的手机却已几成毕业生预定热线,开始响不停,不少用人单位干脆直接找上门来要人;而刚刚结束的江苏省对口单招技能高考又传来消息,该校施雪同学以295分的“神绩”名列第一,离满分仅5分之遥……这个春季,灌南中专喜事不断,这也成为了其务实创新发展的最好诠释。

  近年来,灌南中专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从一所曾经举步维坚的苏北职校迅速发展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在省内外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达100%,对口就业率97%,用人单位满意率超97.2%,对口单招通过率98%……,真正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摇篮。

  那么,亮眼数字背后,灌南中专快速崛起究竟靠什么,它又如何开辟出一条自我改革与创新发展的道路?

   前瞻性顶层设计8“”合并规模化办学彰显合力

  “灌南中专的发展,最重要一点,就是得益于县委县政府优先发展职教的前瞻性眼光以及强有力的推动。”谈起近年的快速发展,灌南中等专业学校校长李太云深有感触。

  当高技能工人短缺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瓶颈的苗头初现,灌南县委县政府就已开始把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摆上了议事日程。据介绍,早从2008年开始,灌南县便从学校选址、资源整合、资金投入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顶层设计,并采取了一系列现实举措。

  

灌南中专园林式的校园

  针对灌南中专地处老城、占地面积小、周边环境差、发展空间严重受限的现实,2008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学校整体迁址重建,投入2亿元,仅用1年多时间,就在该县未来发展的核心地段——风景优美的硕项湖畔、灌南开发区旁建起了一座占地面积460亩的新校区。针对职校之间各自为阵,资源浪费,恶性竞争等时有发生的现象,2012年,县委县政府再次决定,由灌南中专牵头,全面整合县内体校、卫校、财校、农干校、广播电视大学、教师进修学校等8所带“”字头的学校,组建灌南职教集团,校长兼任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实行统一办学、统一管理。

  “整合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招生统筹等多种积极效应,使得从更高层次、更好地制定全县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优惠政策变得更为便利。”对于整合之利李太云校长一言蔽之。他告诉记者,除此外,县里还进一步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将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纳入中专的财政预算,保障对职业教育的基本投入,每年安排专项经费150万元,用于实施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师资、技能四项提升工程,支持学校内涵建设。2011年,在教育系统编制总额不变的情况下,还对灌南中专的教职工编制进行了重新核定和增补,由原来的280人增加到435人。

  多措并举大力推进之下,灌南中专的发展解除了后顾之忧,使得即便在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成为整个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当下,地处苏北的灌南也走在了前列。

  如今,学校10万平方米的明清徽派建筑,已成为硕项湖区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着众多学子。

   接地气”打造特色专业锻造高级蓝领为地方经济输氧造血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短缺”,是当前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对灌南亦然。“职业教育只有满足社会、市场、企业的需求,才能输送适合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李太云校长告诉记者,分析现状,整合后的灌南中专调整了办学思路:紧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德技双馨,手脑并用”的人才。

汽修专业课堂

  为此,学校一方面深入灌南县船舶工业园区、灌南县化工园区、灌南县中小企业园区,与企业家们共同商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量身打造”培养培训技术工人;一方面全面调研地方产业,并据此对学校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改造和开发,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打造不拘一格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以锻造“技湛”劳动者。

  灌南是有名的“食用菌之乡”,拥有50多家食用菌企业,其工厂化产业积聚效应居全国第一,食用菌年产占到了全国的六分之一,每年的行业用工需求近2000人,同时存在食用菌品种少、栽培技术尚缺等问题。据此,2013年,灌南中等专业学校开设果蔬花卉生产技术(食用菌栽培方向)专业,并建立“产业引领式”校内实训基地,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同时兼具科研、生产、培训等多种功能,两年来,学校先后培养了食用菌方向专业学生215人,学生技能等级证书获取率100%。灌南丰收菇业董事长张晓华告诉记者:“经过专业培训的毕业生在企业里有着明显的优势,不仅技术过硬,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对于企业规范化管理也非常有利。

  汽车零配件是连云港市“十二五”期间十大重点产业布局之一。学校在对当地汽修生产企业调研后发现,近年来,与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相距甚远的是维修工人奇缺、维修技术缺失,而当前专业课程体系与企业生产实际又相对脱节。针对此,学校汽修专业于2011年引进连云港运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在校园内设立了“4S前店后厂”式的汽修实训基地,将先进的教学设备、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并与学校教学有效融合,形成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在这里,师生既可以依托“前店”来承接汽修技术服务等项目,也可以依托“后厂”完成技能训练、技能竞赛、技能考核鉴定等任务。据了解,如今,汽修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成了根本供不应求“香饽饽”,月薪均在5000元以上。

汽修专业实训

  据陈太云校长介绍,学校全面对接灌南“四区三园”(经济开发区、临港产业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农业产业区,船舶工业园、化工产业园、现代物流园)建设,贴近地方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如今已全力打造了船舶制造与修理、食用菌栽培技术、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等六大骨干专业群,开设了近20个专业,建立了72个校外实训基地,设立11个冠名订单培养班级,开设车工、钳工、计算机、育婴师等11个职业技能鉴定工种以及电工、焊工、制冷等特种作业操作证培训考核,近五年来为灌南当地培养一线技术工人5000余人,年培训产业工人及农民10000余人,彻底缓解当地企业“招工难”、“用工荒”问题,对带动农民富裕,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如果说政府层面的推动是灌南中专发展的先决条件,那么独到的“德技双馨,手脑并用”办学理念和依托地方产业顺势而为的改革创新,则引领并推动着着学校实实在在肩负起了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源源不断输送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从而闯出了一条自我发展之路。今年3月,连云港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平在视察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时,对灌南中专的异军突起也给予了充分肯定,称其“发展势头猛,师生状态好,为灌南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通道满足学生教育差异化需求

  除了培养学生都有一技之长在手,能够实现充分就业,灌南中专还实现分层次教学,构建了多层次人才培养通道,满足学生职业教育需求方面的差异性。

  “一些基础好的学生,他在3年时间里,除学习规定内容外,同时选修开放大学、自考、成考或单招高考课程,争取获得成人高校文凭或进全日制高校深造,实现学历高移的愿望。

  据李太云校长介绍,2014年,灌南中等专业学校与淮海工学院、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达成“3+4普通本科”、“3+3高职专科”分段培养协议。凡在中考中成绩达当地四星级、三星级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填报该校直通车志愿的,在该校学习三年可以直接到淮海工学院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全日制本科四年,或者到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读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全日制专科三年。

  此外,普通高校对口单招也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开辟了一条升学渠道。考生考进大学后,和普通高考生一样,在同一所学校就读,所学专业相同、学历相同。据介绍,灌南中专每年有1/3学生参加对口单招考试,专科以上学校录取率达98%以上。

  

校园技能大比拼现场

  不拘一格创新发展,给灌南中专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也不断增强着灌南中专的吸引力……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今,不少外县市学子也慕名而来,他们已经占到学校生源总数的1/4,此外,一些初中毕业生甚至也放弃普通高中与县中,来此求学。

  如今已是南京艺术学院大一学生的汪立扬就是其中之一。4年前按中考分数,他可以上灌南县中,但在与家人一起分析情况后,觉得灌南中学校风和谐办学务实,既可以学到一技之长,也可以更好地发展兴趣爱好,于是选择了中专,4年后汪立扬以技能第三、文化第五的好成绩被南艺播音主持专业录取。谈起当年的选择,其父汪杰非常感慨,“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对的!

  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寻求突破,因材施教,为学生构建多样成才渠道……灌南中专创新的办学理念、务实的办学风格,成为其打通产学环节、服务区域经济的重要引擎,也不断推动了其迅速成长。当前,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被放到了更高战略位置,灌南中专也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谈起未来,李太云校长满怀信心:“我们将用三年左右时间,把灌南中专建设成连云港市职教航母,江苏省管理一流的职教名牌学校,高水平、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从而实现市内率先、苏北领先、省内争先的办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