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个人调解工作室创建3年成绩斐然

16.10.2017  16:28

灌南县自2015年“王立步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发展了徐和友、孙国师等48个个人调解工作室。个人调解工作室不仅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第一道防线”作用,同时也“”出了农村稳定一片天。

    个人调解工作室突出“名人”调解效应

    今年68岁的王立步,是受过国家司法部表彰的二级英模。凭着他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在群众中的威望,街坊邻里、乡里乡亲遇到纠纷,都愿意找他来调解处理。即使是濒临激化的矛盾纠纷,只要“王英模”往前一站,就能起到“震场”“压轴”的作用。堆沟镇村民王永龙与同组的张彩学因30公分的建房地界发生纠纷,双方互不相让,眼看就要大打出手,王立步得到消息后立即赶到,往双方中间一站,“激战”立马平息。了解情况后,老王用“六尺巷”的典故劝导双方,最终两家人握手言和。

    像老王这样的“名人”调解室在灌南有16个,他们都是在当地有相当威望且受人尊重的退休老干部和老党员。他们的“出山”不仅体现老有所为老有所用,更重要的是为农村稳定起到添砖加瓦作用。据统计,灌南的“名人”调解工作室,每年累计调解矛盾纠纷达千余件,很受百姓的爱戴。 

    个人调解工作室突显调解人性化、亲和力和说服力

  “家庭矛盾不要找别人,就找大老徐。”“有了汤老大,什么纠纷都不怕。”“国师真是我们村里矛调的好军师”…  …

    这些都是出自于灌南老百姓的肺腑之言,说的都是年逾花甲的“老法服”。虽然他们现在从事民事诉讼代理已心有余力不足,但他们调处非诉讼的民事纠纷个个都是行家理手。

    今年74岁的“大老徐”是“徐和友调解工作室”的主人,三年前创办了个人调解室。凭着他30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人格魅力和“三寸不烂之舌”,农村中的一些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和民事赔偿等,只要他一出面都能化干戈为玉帛。

    新集镇一姓马夫妻因家庭琐事吵骂,丈夫的哥哥见状便打了弟媳一巴掌,一巴掌把弟媳打回娘家半年没有回家。尽管丈夫找了许多亲朋好友出面说情,老丈人就是不许女儿回家,并发话如果打人的哥哥不亲自上门带人,就让女儿离婚。村干部调解了数次也未见效。无奈之下,马家请到了老徐。老徐在两家来来回回跑了6次,真是磨破嘴皮跑破鞋,最终说服打人的哥哥,并与老徐一同把弟媳带了回来。

    许多案例证明,个人在调解中的群众威望性和公信力,以及苦口婆心的说服力,显示了个人调解的柔性化和亲和力,真正做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顺利促成矛盾纠纷的化解。据了解,在灌南像徐和友这样的“老法服”个人调解工作室有8个,他们每人每年调处的鸡毛蒜皮纠纷近百起,非诉讼民事赔偿20余件。

    个人调解工作室调解的是矛盾,调顺的是民心,调稳的是执政根基

    三口镇村民王明峰与同村村民孟前柱因陈年旧怨发生打架,为争一时之气,在医药费给付问题上发生纠纷,曾多次上访,甚至起诉至法院。张庆楼调解工作室接到镇综治中心的指派后,立即开展调查,梳理事件的来龙去脉,理清缘由后。张庆楼从法、理、情等多方面摆事实、讲道理、说人情,使双方明了只有积极配合处理纠纷才有助于纠纷的圆满解决,最终双方握手言和并达成各自产生的医药费由各自承担、撤销法院诉讼和反诉讼、不继续为此事闹矛盾上访找政府的协议。

    个人调解工作室不仅在传承着传统的法文化,而且降低了调解成本,弥补了司法所不及,更体现了人民调解委员会自身的民间性及其社会功能。3年多来,该县通过个人调解工作室调解的百姓间琐事纠纷达3890余起,化解非诉讼民间赔偿纠纷496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98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