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台的皇帝、总统和活佛

22.11.2014  02:52

  原标题:瀛台的皇帝、总统和活佛

  文·胡一峰

  -桂下漫笔

  近来,“瀛台”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可惜,地处禁地,凡人无缘一睹,网络上的介绍大多雷同且言之不详。历史上瀛台有些什么故事呢?

  明代时,瀛台被称作“南台”,岛上林木茂密,只在最南端的地方建了昭和殿。清顺治、康熙时在岛上营建宫殿,按照“蓬莱仙境”的构想打造这个小岛,使之成为皇帝避暑听政之所。乾隆皇帝年少时曾在瀛台读书,还写诗赞美过这个地方,鉴于众所周知的皇帝诗人的文采,诗的原文我就不在引用了。

  瀛台地方不大,但和瀛台有关的大人物不少。第一位是个忧郁的青年,此人家住“鲍家街43号”,别惊讶,这事儿和音乐没一点儿关系。在清代,这片宅子本是醇亲王的府邸。这个年轻人名叫载湉,他的父亲就是醇亲王。

  “我爸是王爷”不是什么坏事,可惜他还有一个更有权势的伯母兼姨妈,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4岁的时候,载湉被慈禧接入宫中,接替他暴病身亡的堂哥兼表哥,成为大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年号“光绪”。在宫里,小光绪倒不需要纠纠叫慈禧“伯母”还是“姨妈”,因为慈禧给自己起了个极为古怪的称呼,“皇爸爸”。别看叫起来亲热,这位“皇爸爸”对光绪并不贴心。据太监寇连材说,慈禧从不给光绪好脸色看,不许小光绪接近自己的亲生母亲,“每日呵斥之声不绝,稍不如意,常加鞭挞,或罚今长跪”,时间长了,光绪看到慈禧就像老鼠见了猫,战战兢兢,而且心理留下阴影,听到锣鼓声、打雷声、喝骂声都会惊得脸上变色。二十七八岁就耳鸣脑响,身体虚弱,为他看病的江苏名医陈莲舫说,他看到的皇帝:“面苍白不华,有倦容,头似发热,喉间有疮,形容瘦弱”。

  中国封建社会极为漫长,为人类贡献的皇帝数量可能是全世界最多的,但真正快乐的皇帝其实并不多。汉代的刘宏、唐代的李儇、南唐的李煜、宋代的赵佶、明代的朱由校,如果不是降生为皇帝,完全可能成为精明的商人、体育明星、文艺青年、大画家和巧手木匠,但可惜他们被命运安排做皇帝;像东晋的司马矅、隋朝的杨坚这些死于老婆、儿子之手的,当然就更惨一些。快乐的皇帝大多相似,悲惨的皇帝各不相同。张学良曾说,他的人生在36岁就结束了,因为那年起他开始软禁生活。这么算来,光绪的悲催人生在28岁就已经结束了。因为从那年开始,他被“皇爸爸”软禁在了瀛台。而且张学良人虽软禁,却还有赵四小姐相陪。而光绪心爱的女人,却早被活活扔进了皇宫的一口井里。

  光绪的瀛台生活远不如一个普通人,食不果腹,衣不暖身,连吃食竟然很多是变质的,更换菜肴,必须西太后批准。而西太后会搬出勤俭的要求来驳斥和训诫。这场悲剧后来被德龄公主写进小说《瀛台泣血记》,给“瀛台”二字蒙上了无尽凄凉。近来,史学家又发现光绪确属死于砒霜中毒,使这段悲惨故事显得更加诡异。

  没有光绪的瀛台,也并未冷清多久。十几年后,又迎来了一位大人物,这就是湖北人黎元洪。黎元洪也属近代史上的奇人了,1911年,因为不愿意当军政府都督,被革命军软禁在湖北军政府,两年后,赴京就任副总统,又被袁世凯软禁在了瀛台。

  十余年后,瀛台又迎来了一位新主人,九世班禅仓珠嘉措率众出奔内地,历经跋涉,终于在1925年2月2日,从太原乘坐火车达到北京。当时,五世达赖、六世班禅在北京居住过的黄寺已年久失修,无法居住。于是,班禅于抵达当天入驻瀛台,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住进中南海的西藏活佛,也开启了西藏活佛进京不住寺庙的先例。瀛台也成为班禅的行辕,段祺瑞执政还给班禅颁发了金册、金印。直到1926年10月10日,班禅前往沈阳等处讲经,才结束了一年多的瀛台生活。

  北平解放后,进城接收中南海并作建筑勘查工作的工作人员也住在瀛台。这或许是在瀛台最平凡的住户了,但也正是这些人,给瀛台带来了新生。

  讲了这么多,那么,瀛台到底什么样子呢?以我所见,1935年张恨水先生审定的《北平旅行指南》上对瀛台的介绍较为精当,文字不长,不妨照录在此,以作本文之结束。“在新华门之北。正殿为涵元殿,东为绮思楼,西为藻韵楼。殿中有木炕,即为清德宗戊戌政变后,被囚瀛台,于光绪三十四年驾崩之地。(民国成立后黎副总统亦曾暂居于此)殿后有两配殿,东为景星,西为庆云。蓬莱阁之两旁,各有小亭,高可数丈。曲廊纡回,雕画极工。登阁远眺,全海景色均在目前。更有牣鱼亭畔,水色山光、松风月影,称为瀛台胜地。旧称南台,又称趯台。

  原标题:瀛台的皇帝、总统和活佛

  稿源:人民网

  作者: